垃圾分类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还能显着降低垃圾处理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的污染。纵深推进垃圾分类攻坚战,就是要从源头开始,为减少垃圾填埋量、有效利用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垃圾填埋甚至是露天堆放,是我国过去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难于降解的塑料废弃品等会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重金属等毒害成分会导致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不仅持久且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生活垃圾的堆积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物等恶臭气体。可以说,不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仅加大了垃圾处理难度,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破坏。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017年3月,贵阳便被列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经过5年的探索,贵阳垃圾分类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仍有一些短板亟待完善。纵深推进垃圾分类攻坚战,我们要科学研判,对症下药,及时有力补齐短板,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补齐法规短板。改变群众长时间形成的习惯,需要从制度层面下功夫。贵阳市于2018年11月公布施行的《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垃圾分类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量持续增长,垃圾分类面临着更大挑战。《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今年8月出台,可谓正当其时。期待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使垃圾分类职责更加明确、清晰,综合协调机制更加健全,落实更加有力。
补齐设施短板。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都应有足够的设施保障,且分类后能真正进行相应的处理,方能变废为宝。应科学规范地设置分类投放点,确保既能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又方便群众就近投放。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和垃圾运输车辆,坚决避免“前期分类,后期混装”的发生。加快分拣中心建设和构建完备的终端处理系统,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布局干垃圾焚烧发电、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环保的角度,更加深刻认识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既让节能环保的理念入脑入心,更将其时时付诸行动,为改善环境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