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重大专项”验收与绩效评价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院士贺克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以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市气象台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于红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负责人,省生态环境厅法规标准与科技处、财务与审计处、大气环境处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和领导听取了项目和6个课题负责人对研究任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审查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弄清了江苏PM2.5和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机制,提升了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建立了科学评估技术体系,提出了治理策略,识别了重点领域,明确了管控发力点,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有力支撑了江苏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
2018年蓝天保卫战打响之际,江苏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面临PM2.5降幅收窄、臭氧浓度快速上升的严峻形势。面向迫切现实需求,省生态环境厅立项开展专项研究,集合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等27家研究单位300余名研究人员开展科研攻关。经过4年多的努力,在成因机制、预测预报、精准治理、影响评估、决策支撑等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构建了一体化决策支持平台,有效破解高值精准溯源、污染源动态分析、管控效果评估等大气管理难题。项目坚持“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原则,提交决策支持专报109份,支撑出台政策文件33份,编制标准、技术规范21项。建立“1+13”科技支撑机制,开展污染排查超过1.5万人次,培训地方管理部门、企业人员近1万人次,出具各类分析报告1.2万份。蓝天保卫战以来,全省PM2.5浓度下降14微克/立方米、降幅29.8%;优良天数比率提高8.6个百分点、达到82.4%,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项目研究成果在其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项目组将充分吸纳专家与领导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进研究成果的业务化应用,持续强化“1+13”科技支撑及省市联动,不断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更好支撑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为江苏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