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是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城乡环境品质升级的题中之意。2018年,镇海区制定出台《镇海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2022)》,立下“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军令状”,开展“源头减量、收运处置、文明风尚”等七大专项行动。
五年来,镇海区上下一心、真抓实干,以扎实的行动实现了全域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全覆盖、回收网络全覆盖、资源利用全覆盖、数字监管全覆盖、城乡统筹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源头分类质量稳步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98%、自觉分类率95%以上。
2021年,镇海区获评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县市区、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秀县市区;镇海区分类办荣登宁波市“六争攻坚”先锋榜。2022年,镇海区分类办获评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突出集体。
如今的镇海,“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习惯。垃圾分类完成了从“新时尚”到“新习惯”的转变,开展源头分类攻坚“要我分”变“我要分”。
2020年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镇海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遇阻,成绩下滑明显。为提升分类质量,2020年6月起,镇海区分类办扎实开展源头分类“百日攻坚”行动,以“入户指导、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破袋投放”二十字工作法为指引,日查投放点、夜查归集点,经过短短两个月,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合格率从最低的17%提升至95%以上,厨余垃圾末端有机质含量由40%提升至80%以上,源头分类质量合格率实现跨越式提升,从全市末位跃居全市前列。
从“倒数第一”到“名列前茅”,得益于强大的攻坚决心。全区2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属地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垃圾分类内生动力;强势推进垃圾分类“三项机制”建设,生活垃圾投放点从4168个撤至1332个;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桶边督导,督促居民准确分类、破袋投放……镇海成为全市首个全面完成撤桶并点,实施定时定点的区县,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自觉分类准确率不断提升。
为抓住源头分类质量这个“牛鼻子”,镇海实行“最严格”的常态化督查制度,分类办工作人员日查投放点、夜查归集点,每日检查结果汇总并通报,每周实现一轮全覆盖督查,每月进行镇街、行业单位考核评比,考核结果在发文的同时在区政府二楼平台公布,督促垃圾分类“颜色”升级、质量提升。通过创新机制、严格督查,让垃圾分类在镇海蔚然成风,“关键小事”成为了镇海人的“心中大事”。
做好硬件设施改造
“脏乱差”变“风景线”
“我们的垃圾房不再是脏乱差的地方,而是每日必‘打卡’的景点了。”
近日,“九龙湖镇龙源社区党员群众手绘扮靓垃圾房”的新闻报道受到浙江电视台等媒体关注。在九龙家苑小区的“两点一房”提升改造实践中,社区针对辖区4个老旧垃圾房设计了原创主题,发动党员志愿者、小区群众对垃圾房墙面、地面及过道进行彩绘,让垃圾房的景色与小区环境和谐统一,增加洗手台、照明、智能监控、防滑等人性化功能,满足居民投放需求。
新建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验收前置;招宝山街道将垃圾房提升改造纳入全部“旧改”小区任务清单;贵驷街道发动“百日攻坚”在三个月内完成全域122个智能垃圾亭建设……五年来,镇海不断推进“两点一房”提质改造,完成新(改、扩)建垃圾投放点490处、归集点141处,持续提升分类设施的环境品质,回应群众对“垃圾分类、美好生活”的期盼。
除前端投放设施外,镇海还不断加大收运处置设施建设投入,先后投用“搭把手”智能柜263台,至今已收集各类可回收物12000多吨;建成投用镇海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日转运量750吨;提标改造中科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200吨;实施井一环保有限公司装修(大件)垃圾处置技改提升工程,年处置能力达120万吨,目前是我市最大的装修(大件)垃圾处置生产线。在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下,各类垃圾“各就各位、各回各家”成了常态。
推动收运模式创新
“民生难事”变“数智大事”
“扫一扫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过来收运、收运了几桶垃圾,这样方便多了。”
11月30日早上8点,在聪园小区的13号垃圾收集点位上,区环卫清运人员张军正在以桶换桶收运厨余垃圾。将所有厨余垃圾桶搬上车后,他登录“智慧收运”系统,将收运时间、收运桶数等信息上传到后台。“我们将收运信息同步传到后台,这样物业和居民扫码后就能看到收运情况了。”张军介绍道。
过去,生活垃圾临时归集点垃圾桶满溢、占道,收运时间又不固定,曾给部分小区居民造成困扰。如何合理地对垃圾收运进行规划成为了一大民生难事。今年以来,镇海区积极打造数智收运“一号工程”,构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智慧收运”体系,按照“定人、定车、定时、定点、定路线”要求科学设计收运时间和收运线路,统一制作“一站一码”垃圾收运点位牌,建立“公交化”收运线路,通过监管部门、收运单位、街道、小区物业、居民五方联动,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的点对点打卡、实时化监督和全民化参与,实现垃圾收运全程“可视化、规范化、数字化”。
依托该平台,各级监管部门、收运单位、街道、小区物业、居民能够直观地了解该收运线路上实时作业情况,真正做到收运信息公开透明。平台不仅能做到可视监管、智能调度,提升垃圾收运效率,还能对收运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自动考核。系统上线后,垃圾收运投诉率同比下降15%,收运单位和小区物业的配合度明显提高。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单打独斗”变“共治共享”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风景美,风景美……”
在招宝山街道车站路社区红房子小区,居民志愿者周德成背着他变废为宝制成的乐器,弹唱着用《两只老虎》旋律改编的垃圾分类宣传歌谣,向小区群众宣传垃圾分类。今年74岁的老周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废弃高压锅、旧木板、瓶盖、扫帚柄、脚踢线等改造成一把把吉他、二胡,在附近的小区、公园里表演时,他总能成为“C位”。
在基层搭舞台,让群众唱主角。五年来,镇海以党建引领凝聚垃圾分类共识,转变以往政府唱“独角戏”的模式,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区各个村社纷纷涌现出一批“老周式”的基层垃圾分类达人,他们用自己的志愿行动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分出文明新风尚,讲好垃圾分类“镇海故事”。
以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为契机,镇海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我示范”活动,全区党员干部到属地村社报到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社三级党组织“三级桶长”联动体系,强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周开展现场检查指导,每月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结合垃圾分类“十进”工作,广泛开展“全民行动日”、“旧物集市”、“小板凳课堂”等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搭建垃圾分类村社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每月21日,在各村、社区开展“有害换有爱”特色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活动融入基层党建,在互动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群众反响良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五年全域攻坚,是华章更是序章。未来,镇海区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全域全行业垃圾分类工作,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镇海共富画卷的美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