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围绕国家和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科技支撑需求,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环科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在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生态保护与空间监管和减污降碳协同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北京市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及社会科技奖励共16项,其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8部。
全面支撑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
在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方面,支撑北京市完成3项地方法规制定;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7项;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北京市地方标准16项,为北京市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多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在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方面,聚焦建立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的科技支撑需求,构建了基于化学组分的VOCs排放清单,建立治理技术筛选评估体系,探索VOCs管控技术体系;围绕扬尘精细化管控,建立高时空分辨率扬尘源排放清单;研发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系统;提出了“一源一策”和“一季一策”扬尘防治技术方案。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以密云水库为重点,构建了全链条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控体系;在新凤河、妫水河开展水生态“智慧化监测”试点工作。在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利用方面,研发低能耗、绿色可持续生物修复技术和近自然方式风险管控技术,有力支撑副中心城市绿心公园和首钢冬奥场馆等建设。在生态保护领域,构建重要生态空间和重点生态工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方法,建成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探索开展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技术。
技术突破助力北京污染防治攻坚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入到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的阶段。对VOCs和氮氧化物(NOX)实施有效减排,是继续治理PM2.5的主要措施,也是遏制臭氧污染的有力抓手。
针对性开展城市尺度VOCs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
针对VOCs排放来源广泛、化学成分复杂的特点开展了VOCs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针对VOCs从哪儿来,编制清单精准识别。依托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城市为尺度,初步建立了基于化学组分的VOCs排放清单,识别重点排放区域和高活性排放源,提高了VOCs减排的针对性。针对怎么治,提出优化治理路线。建立了从源头到末端的治理技术筛选评估体系,提出重点行业全过程控制技术路径,采用“一厂一策”的模式,完成367家涉VOCs排放企业合规性诊断并提出了全过程最优控制技术路径,提高了VOCs减排的有效性。针对怎么管,构建监管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源头含VOCs产品合规性诊断+有组织监测+无组织评估+过程管理的VOCs管控技术体系,制修订重点行业VOCs排放标准15项,支撑北京市不断完善VOCs标准体系,提高了VOCs减排的有效科学性。
研究成果支撑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VOCs刚性减排,也支撑了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等技术方案的出台。有效推动vocs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差异化管控进程,2014年和2021年先后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和一等奖。
针对性开展重点行业NOx管控技术路线的研究
支撑北京市NOx有效减排,自2012年以来,落实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关于排放标准引导行业技术进步,技术升级支撑标准实施的管理思路,市环科院聚焦燃气锅炉NOx治理和监管技术的需求,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牵头研发了国产化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并在北京进行了装备示范,为本市将新建燃气锅炉NOx排放标准加严到30mg/m3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研发燃气锅炉NOx低成本预测监测技术及装备并推广应用示范。与传统的传感器式在线监测相比,硬件投资降低7成以上,运维费用降低5成以上,为燃气锅炉全面推广在线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系统性研究成果支撑了北京市在完成“煤改清洁能源”后NOx刚性持续减排,也为全国诸多城市陆续跟进提供了政策、技术、制度的范本,有效推动我国燃气锅炉NOx污染防治技术和燃烧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注降碳减污协同发力
目前,市环科院正在开展北京市“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研究,设计了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的协同控制方案和重点方向,测算减排潜力,提出协同控制目标建议,为《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支撑。
下一步,将结合北京市减污降碳阶段特征和工作重点,加强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探索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效果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