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足两园,依托“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及“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三块国字招牌,致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双碳”绿色示范园、国家重要有色金属非金属再生资源聚集地。
一、基本情况
汨罗市主要的废弃物种类有废杂铝、废杂铜、炼钢炉料、废塑料、报废汽车、废旧电子元件、废线路板铅等,共354.9万吨。各类废弃物经过分拣、打包,为基地内精深加工企业提供铜、铝和塑料等原材料。2021年基地铜、铝、塑料、不锈钢和碳素等年回收量超过370万吨,再生产品年产量近350万吨,主要包括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料、再生橡胶五大类产品,其产品多元化,从基础到高端延伸。
二、建设经验
(一)优化产业布局
基地按照“一轴、三片区”优化布局,由北向南分别是再生原材料集散区、再生塑料产业区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区3大片区,贯穿南北规划建设了一条创新大道工业发展轴(图1),其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岳阳市、“长株潭+武汉”城市群,同时可接收湖南省周边城市危险废弃物。随着正威集团百亿级项目和国内“500强”金发科技、攀华集团项目先后落户,基地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再生铜、铝、不锈钢等)精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布局,主导产业四梁八柱的特色产业布局逐步构建。
基地产业空间结构规划图
(二)创新利用途径
依靠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市场优势,逐步建立了从再生资源回收、粗加工向中高端产品转变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地也成为全国影响较大的原材料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再生塑料价格的监测点。
一是利用产业布局优势,聚力打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区域发展中心。基地围绕“回收网络化、分拣智能化、加工规模化、出园成品化、再生制造化、产品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业态无害化”的建设标准,加速“再生资源、标准材料、品牌产品”三级跳,实现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打造形成再生有色金属加工、再生塑料制造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集群。
基地资源循环利用框架构筑图
二是突出优势产业链,构建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全链条。通过系统研究基地的工业基础条件和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关系,最终确定发展以再生塑料产业和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基地的主导产业链。经过培育和发展,该产业链已经形成铜材、铝制品、不锈钢、塑料回收加工四大板块主导产业,产品也由单一再生原材料产品回收向中间和终端产品纵深发展。同时,产业通过回收废物—再生原材料—中间产品—深加工终端产品等环节延伸,既增加了附加经济效益,也减轻了在收集、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湖南龙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铜箔生产线图
三是构建“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地利用现有的全国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重塑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流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推动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的模式及路径,实现传统回收向信息化回收转变,推动“互联网+”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应用落地。
(三)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畅通项目高效管理机制。根据基地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顶层设计,提高设立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延链、补链项目目录,进行定向招商,全过程建立“绿色通道”,同时给予一定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引导资金扶持、投融资优惠政策,确保项目的顺利引进和实施。
二是多模式渠道完善区域内“生态产业链”。针对因资金、技术、场地等原因无法消纳企业废物的情况,基地利用现有的“中南再生资源网”、园区环境管理平台和“一会三公司”四位一体的特色融资等平台,汇集企业废物信息并进行综合管理与精准治理,完善区域内“生态产业链”,打通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污染治理“最后一环”。
三是打造协同联动管理和开放型监督管理机制。基地建立了网站平台从开办到关停的全生命周期日常监测机制,通过加强网站平台之间的协同联动,加强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同时,基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众可通过服务热线、在线访谈、公开信箱和现有各类平台等公共参与渠道,参与基地相关政策的制订、执行和监督,对基地废旧资源回收、转运、加工、废弃物运营情况等进行监督。
三、建设成效
基地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利用途径、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管理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地内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均超过85%,废水年处理量达到182.5万吨,中水回用量达到146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通过引进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基本实现单位GDP能耗由2021年的0.396吨标煤/万元降低至0.34吨标煤/万元,降低了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