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渣土监管治理是“无废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环。针对工程渣土处置乱象的共性问题,德清县于2021年迭代升级工程渣土数字化应用,明确科学规划、在线审核、智能匹配、执法监管、生态修复、区域合作、评价体系等“七位一体”功能定位,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执行一贯到底”的 “工程渣土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实现了精准管控和生态修复“双赢”,为“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工程渣土精细化管理新思路。
分析问题成因,明确解决方向
一是渣土消纳需求大,区域资源调配难。当前,随着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地下空间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各城市普遍存在着大量渣土消纳处置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的现象,亟需实现渣土资源跨区域一体化的高效调配和有效利用。
二是渣土偷倒乱象生,传统监管效力弱。由于渣土倾倒有较强的隐蔽性、流动性和随意性,传统监管方式缺少数字化技术支撑,且区域渣土消纳场地未形成统一规划和管理,道路违规运输现象屡禁不止,渣土随意倾倒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三是渣土审批耗时长,企业办件效率低。参照以往审批流程,工程渣土消纳处置需多个部门联合审核,企业需自行前往多个相关部门盖章,耗时约15天,不满足我省“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改革需求。
坚持多措并举,逐一破解难题
一是创新运营模式,维护市场秩序。德清县探索国有公司标准化运营模式,建立渣土市场供需匹配机制,依据市场化机制明确收费与利润分配标准,实现渣土资源依法、公开、有序调配,并将部分收益让利于村集体,实现出土方、消纳方、运输公司、国有公司、村集体多方利益共赢,有效破解外来渣土偷倒乱倒、县域消纳能力无法承担过多外来土方、本地消纳点坐地起价等市场问题。
二是重塑体制机制,促进闭环管理。整合“三化办”与“渣土办”职能,依托系统加强统筹管理,以智慧赋能推动自规、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在一个系统上多跨场景应用,实现单一监管向整体规划、调度、执法、生态修复转变。通过视频算法和大数据分析,针对执法中高发易发的7种违规行为实现智能研判,系统自动下派智能预警工单,形成预警、下派、处置、反馈的全闭环智慧监管,实现预防打击、精准打击、高效打击。
三是再造业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梳理各部门职能,推进业务审核、渣土调度等流程再造,开发智能匹配、线上约车、线上审核等服务端功能,同步上线“浙里办”移动端,变线下串联办理为全流程线上办理,有效提高办事效率,企业办事由原先的“15日、跑多趟”变为“当日结、零跑趟”,推动工程渣土资源配置高效化、精准化。
强化数字赋能,取得改革实效
自2021年11月“工程渣土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上线以来,德清县共计审核出土消纳场地159个,助力企业项目渣土处置689次,累计消纳县内外出土量348万方;办理建筑垃圾类案件752个,处罚违规车辆853辆次、罚款285万元。被列入2022年度全省数字政府系统优秀应用案例集(第一批)。
一是体制机制更加全面。建立健全德清县工程渣土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工作办法等系列制度,推进渣土市场供需匹配、场地标准化管理、执法条块协同、国有企业统一运营、生态保护修复等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程渣土服务管理提供制度支撑。
二是政府治理更加智能。针对渣土过程监管难、联动执法难等特点,引入算法赋能,创造性地推出出土消纳量“大数据校验”、联动执法点位“AI布防”等场景,实现数据驱动管理提效。2022年,德清县渣土违规处置类110报警数同比下降72%、12345热线数同比下降58%,工程车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10%。
三是生态修复更加及时。从废弃矿山修复、资源再生企业培训、全域土地整治等多方面着手,对渣土进行分级分类处置和综合多样利用,在解决渣土矛盾的同时,实现土地复绿及资源化再利用,打好渣土处置和环境修复“组合拳”,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献计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