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聚焦重点协同管控,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2022年,泰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列第8位。
一是转方式调结构,从源头上解决大气质量问题。泰安市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拆除低效燃煤机组3台,关停退出低效煤电机组10.8万千瓦,全面淘汰35整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1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91.23万千瓦。按时完成钢铁企业产能退出工作,钢铁企业在产工序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在中钢协公示;全市3家焦化企业完成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5922辆。
二是瞄准“三个聚焦”,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聚焦臭氧协同控制,坚持“夏病冬治”“未病先防”,利用冬季臭氧“窗口期”,全力开展涉VOCs问题排查和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全市完成VOCs低效治理设施改造企业近600余家,120余家企业使用低VOCs原辅材料,使用总量达2200余吨。聚焦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实施秋冬季“百日攻坚”行动,每周组织“一市一策”专家会商,全面推行差异化管控,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坚决不搞“一刀切”。聚焦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推行正面清单和非现场执法制度,紧盯污染源在线小时超标,全市污染源在线超标总小时数由年初的3000余小时每月下降到1000小时。
三是创新管控机制,打通大气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泰安市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纳入市委“六比争先·标旗夺金”重要事项,实行市委常委包保县市区制度。建立考核奖惩、环境约谈、量化问责等制度,成立大气环境管理办公室,布设229个热点网格点位和117个微观站点,利用超级站遥感、无人机航拍、VOC走航等技术,织密大气污染防控网络,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精细化管控水平。大气环境管理办公室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000余人次,发现各类环境污染问题900余件,对于探索解决大气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优化“五步工作法”,实施臭氧污染防治靶向治理。采购国内先进的秒级多组份走航监测车,定性定量监测114种VOCs组分,创新实施“走航监测五步法”,形成“科学计划—实施走航—反馈通报—跟踪问效—总结分析”闭环回路,精确识别、判断、定位大气污染源,及时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实现臭氧污染靶向治理。泰安市实施“五步工作法”以来,走航企业800余家次,移交问题线索520余个,基本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