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监测 » 正文

浙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奏响万物和合共生的和谐欢歌

日期:2023-02-17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王雯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2/17
13: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长长的羽冠,黑色的小脑袋,披着云纹的“漂亮衣裳”……近日,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水域管理处的专家们首次在西湖观测到被誉为“水中活化石”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它在湖中畅游,闲庭信步般地休憩、捕食,黑色羽冠随风飘逸,非常吸睛。安吉小鲵、“鸟中大熊猫”朱鹮、“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这些曾经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频频亮相“浙”里,背后折射的,正是浙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实践。

2022年12月,浙江应邀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COP15第二阶段会议,组织以“感悟浙江——诗画江南 生机盎然”为主题的中国角浙江日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和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在活动现场介绍,这些年,浙江走出了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子,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织就物种保护网

1月14日,2023年杭州的第一场雪在临安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下,天地间洋洋洒洒、草木银装素裹。寂静的山林里,成群的梅花鹿在白雪覆盖的地面上欢脱跳跃,与雪共舞,为雪景增添了一份乐趣。

华南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种群量不到2000头,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濒危级。近年来,经过全力保护,临安境内华南梅花鹿数量已由发现时的不到80头,增加到现在的350多头,每一头鹿都弥足珍贵。

华南梅花鹿野生种群数恢复持续增长,是浙江致力在保护体制和机制上创新创优,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一隅。

据了解,浙江拥有超过60%的森林覆盖率,也是中国海岛最多的省份,依山傍海的优美生态环境造就了浙江的生物多样性。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分布79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27%,高等植物6100余种,约占全国17%,在我国东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是生态涵养的回报,更是绿色发展的馈赠。

浙江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美丽浙江规划纲要、富民强省行动计划加以统筹谋划,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集成、执法监管联动、保护成果共享。2010年以来,浙江共制修订37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规规章,202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首次在地方规章系统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首次举行全省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了35个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并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生物多样性科研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着力攻克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培植)、野外回归等技术瓶颈,促进濒危物种种群扩大或重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到2022年年底,浙江85%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名录内畜禽遗传资源实现“应保尽保”,311个自然保护地实现统一管理。

从被动治理到智能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加“数”前行

黑熊在丛林树影中穿梭,中华鬣羚在溪涧跃过,敏捷的豹猫在林中捕食……在有着浙江绿色屏障之称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护林员正将红外线相机更换点位,以便拍摄到更多野生动物的足迹。

“这些红外相机连接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智治系统,对动物识别的准确率在90%—95%之间,许多难得一见的生物也跃然现身。不仅如此,国家公园核心区的监控摄像头可以24小时向生态智治系统传送信息,实时远程动态监控森林,第一时间处理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制止、查处非法捕猎野生动植物行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2年9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智治系统正式上线,融合卫星火情预警系统、无人机防灾巡检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地表火探测预警系统、人脸车辆抓拍系统、水质监测预警系统、野生动物识别系统和远程宣教屏系统八大感知系统,形成了“天、空、地、人”四维立体管护监控预警体系,让难以量化的野生物种保育,向可视化的“智慧保育”转变。

从人工处置到智能监控,从被动回避到主动预警,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加“数”前行。

为摸清“生态家底”,浙江以数智技术推动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的工作落实落细,三年来,全省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累计发现新物种15种,记录物种1.2万余种。同时,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系统——“浙样生态”应用场景,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打开“浙样生态”场景应用,浙江全省各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结果、新物种介绍、传统知识挖掘、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等内容一目了然,不仅生动展示了浙江生物多样性之美,精彩瞬间、在线科普等互动体验模块也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平台。

“‘浙样生态’场景应用是浙江数字政府‘生态保护’跑道之‘生物多样性保护’子跑道中的重点场景应用之一,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场景外,系统还包含了美丽浙江建设、生态示范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自然生态监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展示、管理和应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屏统揽、一手调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惠民生态富民

沿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这一“绿色跑道”,浙江在守护大自然的绿水青山,留住生物界的鸟语花香的同时,也换来了老百姓的富足安康。

“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乡乡闻药香”,金华磐安素有“中国药材之乡”之称。这里有中国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共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68%。磐安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研学一体的“智慧药园”,充分展示磐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传统知识以及数字化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搭建集观光旅游、种植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平台。

如今,中药材医药已成为磐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从种活一株草、做精一味药到富裕一方土,中医药富民强县不仅开出了致富的“磐安良方”,更是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磐安路子”。

据了解,浙江推进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景宁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试点县等7个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试点市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工业和健康休闲产业。在全国先行探索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近350万人(次),带动收入4.9亿元,助力生态惠民生态富民。实现产业透“绿”,百姓添“金”。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解锁浙江的“共富密码”,让绿色经济在碧水青翠中腾飞,在生态优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护与收益并行不悖,还需要机制创新。浙江创新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取消山区26县等相对欠发达地区的GDP考核,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丽水市开展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打响了“丽水山耕”“丽水山居”等品牌,截至2022年年底,“生态抵(质)押贷”“两山信用贷”贷款余额分别为261亿元、29.3亿元,生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不断拓宽。

“浙江将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优化战略布局、完善行动抓手,做好评估、保护、修复、救助、转化、示范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治水平、可持续利用水平、共治共享水平,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新路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表示。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