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正文

“田的命脉在水”,探索节水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日期:2023-03-09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张黎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3/09
11:4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2023全国两会 生态补偿 节水灌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田灌溉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21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10.37亿亩,耕地灌溉率高达5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8倍,已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但我国也面临着节水灌溉、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不高的现实情况,在生产应用中仍存在较大挑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工党党员、全国人大代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正高级研究员张艳带来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张艳指出,科学用水、科学调水、合理布局、合理分配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补充涵养地下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完善,不少农田以渠道输水、地面灌溉为主,管道输水与“小白龙”管灌或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不足,渗漏损失严重;旱地缺乏有效的集雨窖池等设施设备,对天然降水的有效蓄积、高效利用不足。

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喷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物统一种植,比如地埋伸缩式喷灌、指针式喷灌机、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均可节水节肥30%—80%,但适宜应用面积至少200亩以上,这和我国小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不符。

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尚未形成。由于节水意识欠缺,农民在实际生产中为求“保险”,重视投入、舍得投入,大水大肥现象较为常见。

“此外,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入成本较高,降低了农民在大田作物上应用的积极性;当下也缺乏性价比高的灌溉施肥设备和实用性强的应用技术,节水技术及设备急需创新。”张艳表示。

张艳强调,节水灌溉是各地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建议提高对节水灌溉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节水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调动政府和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要将节水灌溉作为推动粮食增产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有关政策和法规条例,完善农业节水指标评价体系,使节水灌溉有法可依、有标可循。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田的命脉在水”,节水灌溉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衔接,注重不同农区田间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实现水浇地能灌能排、旱地能集能蓄,坚持建管并重,提高耕地产能。

在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方面,国家应加大投入研发适宜不同现实应用场景的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提高技术产品的普适性、实用性和可替换性;加大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

以水资源为导向规划不同的农业区域,在生产上大力发展降水资源的截获技术、土壤水分蓄积技术以及水分损失(蒸发)的阻控技术、节水灌溉精准化技术,有效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补充涵养地下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