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流域治理 » 正文

江西吉安泰和县联防联控聚力治水,河湖美景再现

日期:2023-03-29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茂林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3/29
13: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水环境水质 污水处理 河湖治理

悠悠赣江傍城而过,水韵风光带美不胜收;“江南都江堰”槎滩陂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示范带跃然眼前;蜀口生态岛、牧歌滩尾等景点串点成线,生态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三月的泰和水景,美得让人沉醉。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坚守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聚力联防联控、联建联治、联创联享“三大关键”,强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动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塑造一幅“河湖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生态美景图。

联防联控 压实治水责任

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的泰和县,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境内河流水系密集,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小型以上水库72座。

水,是大自然赋予泰和县最大的优势资源。水质的好坏,一头连着百姓的生活质量,一头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护好水环境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

如何保护好这一方碧水?

“我们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联’聚力,以‘防’为先,以‘责’为实,压实责任链条,强化部门协同,广泛汇聚社会力量保护河湖环境。”泰和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罗裕慈一语中的。

泰和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配备县级河长8人、乡级河长44人、村级河长290人,推动河湖长制责任向村组一级延伸、向小微水体覆盖,确保“每条河流都有河长了”。同时,大力推行“河湖长+部门”模式,建立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公安等部门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单兵作战”向“部门协同”转变,捏指成拳,合力保护河湖环境。

此外,泰和县按照“友好协商、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合力推动”和“上游保护下游、下游积极主动”的要求,与邻县建立跨界河湖联动机制,合力治理水环境,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巩固和提高跨界河湖治理成效。

“通过跨县联动机制,聚集上下游河长力量,迅速发现、解决河湖环境突出问题,从源头严加防范水污染事件发生。”罗裕慈介绍说。

去年以来,泰和县联合整治河湖“四乱”突出问题5个、河道妨碍行洪突出问题5个,全县河湖水质稳定向好,截至2023年2月底,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六位。

联建联治 优化河湖环境

漫步在泰和县澄江河畔,只见两岸葱茏,河水清澈,一幅“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的美丽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美丽的澄江河,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往。澄江镇中山社区居民杨女士说,澄江河曾被称为泰和版“龙须沟”,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蚊虫满天飞,行人绕道走。

澄江河的精彩嬗变,源自于泰和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如今,总投资9000万元的引水入城工程,每天从40公里外的南车水库引水进城,聚水润城,使城区各条水系重现“清水岸绿、鱼翔浅底”的怡人景致。

“在水污染防治上,我们坚持水岸同抓、全域共治,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恢复优化河湖环境自然面貌。”泰和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忠山介绍说。

针对城乡污水问题,泰和县高标准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螺溪爵誉等6个污水处理站,19个乡镇圩镇污水处理站点,一体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启动了工业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与224家企业签订污水纳管协议,实行在线监控,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泰和县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68%。持续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2022年全县农药用量723.78吨,比上年减少1.38%。

此外,泰和县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清理河湖岸边垃圾和水面漂浮杂物垃圾,仅去年投入资金216万元,发动干部群众1.29万人次,清理河流20条、水库72座、山塘252座,清除各类垃圾2130余吨。

联创联享 释放生态红利

来到泰和县马市镇白头村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现场,只见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运泥土、运石料,压路机反复夯实堤基,建设者正利用当下晴好天气,综合治理河流生态环境,一条生态河流初具规模。

“20辆工程车、3台挖机、20多个施工人员齐上阵,开足马力,全线施工,预计3月底可以完成土方填筑工程,4月份实施生态护坡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负责人朱怀东介绍说。

去年以来,泰和县投资1.7亿元,陆续开工建设了一批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105公里,加快推进赣江水韵风光带建设。

“以前,我们蜀口洲每年汛期遭遇洪水,淹在水里的庄稼坏了,泡在水里的路烂了,生态产业更发展不了,成了远近皆知的贫困地区。如今,河堤修好了,水变清了,景更美了,成了一座旅游生态岛,村民做起农家乐、民宿、土特产等生意,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康昭富高兴地说。

为让“生态佳”到“生态+”,泰和县投资约两亿元,规划建设了滨江栈道、生态驳岸、景观水系、金沙滩片区等系列“水”景点,加快推进蜀水、赣江等水上游览线路建设,进一步增加景区水上业态配置,将蜀口生态岛、牧歌滩尾、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打造成蜀水流域生态旅游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同时,泰和县因地制宜打造蜀水河、珠陵江、牛吼江、赣江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涌现了生态绵溪、熊瓦记忆、古樟金滩等一大批乡村生态旅游点,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2022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超4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36亿元。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