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危废处置 » 正文

CCUS项目实施面临“两头热、中间冷”窘境

日期:2023-04-17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姚金楠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4/17
17: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减排 碳排放 碳达峰

“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在不可能完全放弃化石能源的背景下,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就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必要技术手段。”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看来,CCUS是支撑碳中和的托底保障。

黄晶日前表示,在2℃和1.5℃的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剩余的“碳预算”分别为11500亿吨和5000亿吨二氧化碳。“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情景假设(SDS)下,到2070年全球实现净零排放,CCUS技术累计需要贡献15%减排量,达到净零时每年要减排104亿吨。碳减排任务当前,我们需要CCUS。”

▲图为中国石化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装车平台。

15%的减排贡献是远景任务,那么,当前CCUS技术对碳减排的贡献度有多大呢?答案是0.13%。

黄晶坦言,要填补这个巨大的空间并非易事。如果要对CCUS各环节技术发展做一个描述,当前,很多技术都在概念分析和基础研究阶段。“真正的商业应用非常少,最多到工业示范阶段。”黄晶表示。

黄晶指出,《巴黎协定》以后,CCUS设施数量迅速增长。到2022年,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近200个。“2000年以前,CCUS应用都是在一些很稀疏的、比较容易做的行业。现在,像水泥、钢铁这些减排难度比较大的行业,已经开始应用CCUS了,这是非常喜人的变化。”但区域发展不均、行业成熟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广泛存在,CCUS技术的减排潜力仍有待释放。

具体到中国的现实情况,黄晶指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CCUS技术的减排贡献约在5-29亿吨二氧化碳。“目前,中国CCUS技术的发展水平大部分还比较滞后,只是在个别细节领域可能处于领跑位置,但总体而言还在‘追赶’。”为此,黄晶指出,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从能源供给安全、行业低碳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把CCUS提升到战略性技术的高度,进行超前部署。

要实现超前部署,就必须要正视CCUS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要素就是技术。简言之,部分关键技术成熟度不足、全流程大规模集成示范欠缺,减排难度大的行业存在应用空白。”黄晶认为,我国CCUS的发展在时间上面临技术锁定风险。“当前,我国40%的燃煤电厂、55%的水泥厂和15%的钢铁厂厂龄不足10年、剩余服役年限还比较长。对于配套CCUS装置问题,如果装晚了,成本收不回来,装早了,技术还不够成熟。”黄晶分析指出,2030年前后可能成为CCUS配套改造的“窗口期”。

此外,在二氧化碳封存环节,科研领域仍存有很多未知因素。“陆地也好、海底也好、沿海也好,多年来虽有很多研究,但真正的大规模实施,恐怕还需要突破一些技术。”

在市场方面,黄晶认为,当前,多数CCUS项目净减排成本高,制约了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实施面临“两头热、中间冷”问题。“决策层很重视,科研人员也非常重视,但在中间的落地和运行机制上还存在问题。把碳收集起来从一个县运到另一个县,从一个省运到另一个省,其间的各种风险需要严格把控。”在政策层面,黄晶也表示,我国仍缺乏对于CCUS技术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未来,我们需要强化研发、降低成本、刺激需求,促进技术、市场、政策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实现CCUS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放眼2035年,黄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个5%——经济年均增速不能低于5%;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不低于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碳中和的目标是从长远视角把全世界各国聚合在一起,现在看来时间确实有些紧迫。到2050年,CCUS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相信这会成为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