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正文

从黑臭回归清幽,珠海三灶南北排河“变形记”

日期:2023-05-09    来源:清合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5/09
09: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黑臭水体治理 水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

三灶南北河

青山绿水几多歌,盘踞黑龙叹奈何。

臭气熏天车马少,污泥盖地鼠蚊多。

出行已有东西路,居所岂无南北河。

幸有豪雄怀壮志,春风杨柳又婆娑。

在三灶镇主城区有两条河道,分别是南排河、北排河,一起被简称为南北排河,最终汇合注入三灶中心河。

南北排河源自何处?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何变迁?本文收集整理了关于南北排河的资料,对南北排河作一番简述。

一、历史溯源

众所周知,三灶原来是海岛,岛上有四座山脉,分别为黄竹山、观音山、茅田山和拦浪山。在古代,这些山下都是海,其中观音山与拦浪山、茅田山都是隔水相望,海水都是从草堂湾流向鱼林。

由于磨刀门、鸡啼门水道分别由东西两个方向流向三灶岛,江水夹着泥沙滚滚而来,靠近岛屿时,泥沙分离,直面大海的沿岸成为沙滩,背朝大海的海湾淤积成滩涂。几千年后,泥沙不断沉淀积累,海岛周边地形也在不断升高,慢慢就变成了良田。

当年三灶的先人们为了围海造田,堵塞了从草堂湾流向鱼林的水道,使中心村一带变成了良田。并且把榄坑村到雅墩(三灶街)一带,建造了一条海堤,叫大围,目的也是围海造田;鱼弄到企沙也一样建造了大堤开垦良田。

到了民国时期,三灶岛内已经是良田万顷。

但是,由于当年社会混乱,岛内大型水利设施欠缺,围垦造田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建造统一的防潮大闸,导致海水可自由出入三灶,从下角山(三灶水闸)一直进入三灶街,向南的海水经新埔村到琴石直到屋边村和春花园村,向北的海水经坣头村到鱼弄村,这样自然地形成了两条河道。

当年的大船可以直达三灶街,小船则可以抵达春花园屋边村。如果山洪暴发,部分田地会被淹没,要是到了咸潮爆发季节,入侵的咸水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在那个年代,没有谁去帮老百姓排忧解难,佃户们只能年年加固堤坝,保一段是一段。遇上台风、海水上涨,只能由天定命罢了。

更悲惨是到了1938年,日寇侵略三灶,屠杀岛上村民,万亩良田荒废,围堤崩溃,岛内变成了汪洋大海。岛上沦陷八年后,外逃的岛民回乡,在原来土地上重新开垦耕种。但是南北排河水利设施欠缺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改变,一样受海潮上涨影响。

二、河道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三灶由成立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三灶对岛内的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长远谋划。

公社不但在鱼林大围、下角山边建造水闸(三灶水闸),而且动员了全三灶的人力物力,按照当时三灶区域排洪的实际情况,从草堂村到老塘围村重新开挖一条长7公里、宽10米、深2米的河道,当年称为三灶运河,由此解决了以春花园村为中心的水田排洪问题。鱼弄村至三灶街也开挖了一条排洪河。以上这两条河即是后来的南北排河,对当地排洪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了1976年,在三灶公社党委领导下,当地动员了全三灶劳动力,划地段、分任务开展水利建设。干部们带头,通过实行人海战役,日夜奋战,只用了五天时间,从当年的三灶邮局开始到三灶水闸,开挖出一条长3公里、宽20米、深2米的排洪河,当时三灶人称为大寨河,即是后来的北排河西段。

接下来,三灶又扩建了三灶水闸的闸门,从最初的一个闸门增加到五个闸门,后来又建造了一个全电动的大闸,缓解了三灶主城区的排洪压力。

三、污水困扰

1984年,三灶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发展不再完全以粮为纲,而是全面向工业化迈进。一时间,岛上征田征地,招商引资,如火如荼。

三灶的主要河道根据地理环境情况和工业化蓝图,继续保留了原来的河道走势,并且在河道两旁用石头砌墙,按方位改名为南排河、北排河、中心河。河道两岸也修了公路,做了绿化。

在三灶镇党委的领导下,三灶工业化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一代又一代,一步一个脚印,一座以三灶街为中心的新城建设起来了。在工业兴镇的思路下,以联邦制药厂、飞利浦、思泰电子厂为首的几十间工厂正式投产,当地财政和老百姓收入突飞猛进,人口暴涨,从最初的一万多人变成了十多万人,财政收入由几千万上涨到十多个亿,成为珠海市的工业重镇。

但是,当年由于缺少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对城市产生的污水、工厂排出的废水,缺乏处理设施。且当时的环保政策又没有完善,只能任其乱排乱放,城市的污水、工厂的废水最终都是通过管道排入河中。

污水都集中于河道中,河水变成污水,在烈日的暴晒下,更加臭气熏天,人们在河边站一会都觉得头晕。怎么办?排出大海吗?又影响养殖户,而且养殖户已经多次向市政府投诉了,只能靠下大雨,由雨水冲淡才能消除。就这样,南北排河变成了污水河。

南排河整治前

三灶中学有个学生,当年在作文中曾写道 “三灶有条黑龙江”,因对南北排河描述得颇为形象颇为形象,被广为流传。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班环卫工人在三灶派出所旁边清理场地,发现了一条蛇,几个人忙上前抓它,它逃到了北排河中。人们以为它逃跑就算了,哪知不一会,那条蛇就翻了白肚,人们非常惊讶,因为蛇的生命力非常强悍,怎么会这么容易死?这河水毒性这么大?

有人建议再证实下,于是在草丛中抓来了一只青蛙,在大家的见证下,扔入河中。只见不到一会,那只青蛙也翻了白肚,浮上水面,由此可见河水污染之严重。这个小实验传开,人们一片哗然。

北排河整治前

2016年,经专业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北排河河水多项指标超标严重,水体重度黑臭。之后,北排河被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名录。2017年,南排河上、中、下游的采样断面水质皆为劣V类,水体黑臭,很快也被列入重点整治的河涌之列。

四、精心治理

鉴于三灶南北排河污水问题已经成为三灶发展的突出障碍,人们怨声载道,每逢开“两会”,都是代表和委员们谈论的焦点,提案一个接一个。区、镇领导知道了,省、市领导关注了,多方组织有关部门到现场调研、督办,又组织有关部门到外市去参观学习,力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2016年,国家开始推行河长制,建立河湖管理规章制度,每条河都有了河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兼河长,公开挂牌,实行问责制。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地逐级成立了河长办,对所属辖区实行监督管理。三灶河道的污水治理问题,也被摆上台面。

在南、北排河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根据“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的黑臭水体整治思路,在科学治理水体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的基础上,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四个方面进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

图片南排河整治后

首先是控源截污。对南、北排河沿岸的企业、村居、小区的截污纳管情况进行了彻底摸底排查,并对南、北排河沿岸300米范围内200多家企业全部截污并纳入市政管网;对破损渗漏、堵塞的管道进行修复、清疏,对破损较严重的管段进行重建;对沿岸企业、小区、餐馆、施工工地等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对违法违规排放污水问题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其次是系统治理。由政府投资,珠海市水务集团在三灶承建运营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达3万吨的水质净化厂,后根据实际又提标改造为8万吨。

再次是内源治理。对南、北排河实施常态化日常保洁,清除河面垃圾、漂浮物,保证河道的干净整洁;清除南、北排河多年沉积的污泥,后再使用砾石、卵石和清洁的沙对部分河段改善底泥,实现河畅水清的目标。

最后是生态修复。分别在草堂湾白鹤排和大门口水道湿地公园水塘建设泵站,对南、北排河实施生态补水。同时,还通过管理控制水闸,利用潮汐水位变化置换南、北排河的河水,增强河水流动性和自净能力。

根据两条河涌的实际情况,在南排河岸堤石墙处种植蟛蜞菊,河床两边种植水草、芦苇、接力花,一眼望去青青翠翠,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在北排河修建绿道,种上花卉树木,修建凉亭、石板栏杆,并在沿河树木、围栏凉亭、跨河桥梁等处挂上彩灯,夜暮下闪耀着光芒。河水明显好转了,河道景色优美了,老百姓也愿意茶余饭后去河边走走,休闲纳凉。

图片北排河整治后

治理河道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治理南北排河的那段时间,人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河道两旁依然有污水流入河道中,雨水管一样有污水混合流入河道。

河长办工作人员经过仔细调查,发现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截止污水进入管道,还有些工厂没有遵守环保部门的规范,将没有处理好的污水偷排进河道。

这些问题反映到环保部门后,工作人员加大了排查力度,惩处了有关工厂,并取得了效果。

五、青山绿水

2018年至2022年,三灶南北排河经过了多轮次的中央环保督察、省、市、区环保督察和检查,检查组对眼前美丽的河道赞口不绝。不但市、区检查通过了,省级检查也通过了。

回顾几百年来三灶人整治南北排河的历程,河道沿线由农田变工厂,由农村变城市,经历千辛万苦,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改革开放后,南北排河在党和政府的治理下,终于从一条普通河流进化为美丽的景点。这番变化是三灶经济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党和政府发展理念变化的见证者。

《满江红》(三灶南北排河颂)

半岛风光,波涛汹涌,河山秀色。

真可惜,黑龙嬉戏,盘踞南北。

一路霓灯人冷落,

两行垂柳莺声涩。

过此地,捂鼻望风逃,怨声泣。

生活水,随流失,工厂液,谈何易。

幸群雄图志,飓风雷疾。

驻足情怀谋大计,

倾心才智成伟绩。

更羡慕,昨日黑龙江,从此匿。

注:本文及所附诗词的作者均为署名的“山野村夫”,为三灶镇本地居民,曾获“广东最美十大民间河长”称号。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