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认真贯彻《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理顺工业企业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开展精细化服务指导,形成多元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工业企业垃圾分类成效。2020年以来,义乌市通过行业推动、属地兜底、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2132家工业企业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合格率100%,其中优秀率35%以上,良好率45%以上,全市企业职工垃圾分类知晓率98%以上、参与率85%以上。
01 依法推动,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实现强制分类制度化。深入贯彻省条例,建立市垃圾分类办、行业、属地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均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宣传、考核、服务、执法等工作,实现齐抓共管。市分类办明确目标任务、标准,实施动态跟踪问效;市经信局将绿色生产、垃圾分类纳入清洁生产企业评比的重要内容,落实企业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明确每一家企业的网格员,责任到人。
二是明确标准要求,实现分类模式标准化。统一分类模式,实行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分流处理,生产区按照生态环境部门要求规范设置工业垃圾收集、暂存设施,办公区、生活区、食堂等场所对照省标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宣传设施。分级分类推进,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按照全市统一的“三通”(通水、通电、通网络)“三统一”(统一外观式样、统一宣传内容、统一监管制度)标准,建设“两定四分”集中投放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专人管理,推进资源高质循环利用;对条件一般的企业,适当降低集中投放点建设标准,按照“两定四分”理念落实生活垃圾分类。
三是建立绩考体系,实现考核评估常态化。以问题导向促成效,建立市垃圾分类办、行业、属地三级考评体系。市分类办将工业企业垃圾分类纳入攻坚竞赛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红黄旗排名,倒逼乡镇街道不断加大工业企业垃圾分类力度。经信部门结合清洁生产企业评比,督促全市工业企践行绿色生产,落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创建清洁生产企业143家。乡镇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实行日巡查、周覆盖、月通报、月度例会点评,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02 多措并举,实行精细化服务指导
一是推行系列主题活动。市垃圾分类办、工团妇等结合“垃圾分类、美丽工厂”活动,采用上门宣传培训、现场指导服务、解决难点痛点等有温度的管理方式,每年进企业开展宣传培训等服务活动50场以上,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提高企业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企业职工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二是开展专项指导服务。组建城市管理志愿者团队,每月进镇街开展企业垃圾分类专项服务活动,现场指导企业提升分类成效。2022年累计服务企业3000家,现场指导整改问题4500余个,并持续跟踪问效。
三是强化《条例》宣贯服务。开设《条例》解读云课堂,开展集中宣贯、按需宣贯、政策解读等进企业服务活动,让每个企业都知晓垃圾分类义务,自觉做实垃圾分类。2022年累计开展《条例》宣贯进企业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1万余人次。
03 精耕细作,形成多元化管理模式
一是“现场会”推动。全市14个镇街不定期开展最美和最差2个垃圾分类现场会,明确制度规范和操作方式,让企业知道怎么分,分得明白、分得方便、分得自觉。
二是“红黑榜”激励。对企业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分,各镇街建立月度“红黑榜”公示制度,鼓励先进,对“黑榜”的企业主,组织其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红马甲”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小组,根据企业垃圾分类问题情况,核定服务时长,激励后进企业转化为先进。
三是“精细化”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实施网格化管理,镇街常态化开展“每日一巡查,每周一宣传,每月一通报”,以问题导向促成效;落实执法监管网格化,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予以严管重罚,并纳入信用信息系统,2022年,累计处罚企业垃圾分类违法行为123例金额8.98万元,以严格执法的成效保证垃圾分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