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盛夏,万物繁茂。从郁郁葱葱的森林,到碧蓝无际的湖库,再到连绵起伏的山间田野,都有一道道忙碌的身影,扛着设备仪器,翻山越岭地探索森林、水体、城乡等各种类型的生态样地,定位记录,研讨核实,这就是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生态质量调查监测技术人员。
生物多样性是评价区域生态质量指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度重视,提前谋划,针对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提升,2023年3月2日,在枣庄市山亭区森林样地和岩马水库水体样地,邀请枣庄学院专家现场培训了生物多样性监测具体操作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就如何利用相机对植物信息特征视频图片拍摄采集、珍稀植物日常监测及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数据采集等操作技能进行逐一示范操作和培训,通过实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群团工作首批试点单位,3月14日-15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研究员李健军来枣庄现场调研时,对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中心严格落实“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创新、扎实推进,取得了优秀经验与成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也为全国群团暨生态质量监测、碳汇监测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6月3日,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邀请枣庄学院专家进行了现场座谈交流,对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深化合作制定了长远规划,为今年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充分发挥“生态监测先锋”党建品牌引领作用,结合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党员冲锋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6月14日起,率先在山东省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打响了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第一枪”。2023年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涉及枣庄市16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涵盖2个森林、6个城乡、8个水体生态区,分布于枣庄市的五区一市。由于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生态质量调查监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研读技术文件,提前部署,对点位进行初步审核研判,制定监测方案;对部分不可达的点位研究方法,提前谋划,制定解决办法。
勇士面前无险路。盛夏时节时而暴雨倾盆,时而烈日当空,使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变得十分艰辛。面对河流水位暴涨、道路堵塞,技术人员遇山翻山,遇水涉水,深入到每个点位,认真负责地核实每个点位的信息。面对近4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人员刚去完一个点位监测后就已汗流浃背,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往下一个监测点位出发。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来来回回多次,有些同志也因此感冒了。面对炽热的阳光,进行水体样地监测工作的同志在暴晒之下,手上被晒脱了一层皮。尽管困难重重,大家依然不畏险阻,严格按照要求,详细记录样地信息,及时汇总,顺利完成监测任务。为保证监测样地的代表性、可达性和全面性,技术人员一丝不苟地核实每一个点位信息。针对部分样地监测中遇到的新情况,技术人员及时和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沟通,不断反复地寻找合适的样地位置,认真定位、记录、拍照点位信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按照年初制定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理念(党建引领),突出两个抓手(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强化三个导向(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实现四个目标(全国荣誉有突破,文明单位上台阶,重点工作晋位次,模范支部当标杆),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勇直前,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生态监测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