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湿地以水为魂,水草丰茂,生态富足,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猎神村是重庆梁平的一个山村。这里山上是茂密的竹林,山里是储量丰富的石膏矿。靠山吃山,猎神村因为石膏矿而富,村集体年收入也有上百万,却都花在了修修补补上。
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党支部书记 陈宗寿:我们村干部是晚上睡不着觉的。他晚上放炮,今天老百姓的瓦破了几片,马上给我打电话。哪家的房子出现了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加固维修,房屋倾斜,地质塌陷,河水干枯,公路开裂。
采矿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2017年,梁平区关闭了猎神村的5座石膏矿,划定了生态保护区域,开展矿区生态修复。最初,村民们选择的方案是栽大树、种花草、造园林、挖鱼塘,包括污水管网在内,造价要1400多万,不仅昂贵,还可能对生态造成二次破坏。
一个古老的山村,有着它天然的生态肌理,山势、小溪、梯田、水塘,都是村庄的先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杰作。虽然因为开矿、开荒部分得到损坏,但只要做一些简单的工程处理,就能恢复原有的风貌。
包括全村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在内,整个生态修复工程仅花费了400万元。尊重自然,就会得到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工程结束后的短短三年时间,大自然就把一个生态多样、水质良好、景色别具风味的小微湿地群落还给了猎神村。村民们依托小微湿地不同的景致和山上的百里竹海,在自家庭院里打造精品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
当年开矿,每年有四五十万的收入,现在做民宿,收入有30多万。虽然收入少了一些,可是陈万明的心却安生了不少,不用再担心风险,也不用再灰头土脸。
修复湿地、恢复生态肌理,让梁平人尝到了甜头,逐渐地,形成了“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新思路。梁平人均水资源量只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61%,属于典型的丘陵缺水地区。虽然缺水,但梁平却有80万亩稻田,是重庆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主产区。一直以来,梁平人治水,都是为了存住水、用上水,而现在,还要让水变清,让水变活。
双桂湖是紧邻梁平主城区的一个淡水湖。上世纪末,湖里盛行集约化水产养殖,加上上游生活污水排放,导致库区湖底淤泥沉积,水质恶化。2006年,双桂湖全面禁止养鱼,但水质一直难以改善。
2016年起,双桂湖开始全流域治水。环湖修建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让一滴污水再流入湖区。同时,沿湖依托原有的岸线地貌,建设和恢复小微湿地生态系统。
双桂湖沿岸没有修建边坡护坡,而是遵循了野化的原则,就是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回归自然。治水,不仅要让水变干净,还要让水流动起来、活起来,通过生物多样性的调节,把水养好,把自然生态恢复好。污秽之地,荇菜无痕。荇菜的生长环境要求水质优良,是水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也叫水镜草。
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 唐宏:它是浮叶根深的一种植物,在上面为鸟类提供一个栖息的地方。水中鱼类要产卵,荇菜为它提供着床的地方。
湿地的修复带来良好的生态。那么,能否让湿地既发挥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又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呢?梁平的有关部门开始在小微湿地上做起了文章。
川西村是远近闻名的渔业养殖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鱼塘。罗小红大学学的是水产养殖,2011年回乡创业。过去的渔业养殖,实际上也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因为是一塘死水,养殖密度大,天天投放鱼饲料,水里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鱼塘底泥更是如此。水不能外排,底泥不能外运,否则就可能影响周边地区的水质,所以,渔业养殖一直是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这两年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家家户户利用过去存淤泥的池塘,建起了小微湿地循环系统。
这个小微湿地占地三亩大小,却是一个层级净化系统,每半个月左右,罗小红会把净化后的水引回鱼塘,循环利用。过去的一塘死水,现在变活了。
水质的改变,增加了产量,更新了养殖结构,提高了产品价值,还让原来不能利用的存放淤泥的鱼塘有了生态价值。家家户户的小微湿地,还增加了村里的颜值。川西村还多了个“渔文旅”产业,变成了吃鱼赏花的好去处。
几年来,梁平在城市、街道构建湿地连绵体,在乡村构建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湿地不仅在生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着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见到了经济效益。
谢宝祥前两天干活摔伤了腿,但只要有客人来,他就要亲自到地里,介绍他的无公害有机产品。谢宝祥承包了180亩稻田,搞了有机水稻、稻虾、稻鱼的生态养殖。
梁平有80万亩稻田,过去一直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这些年,因为湿地建设,梁平全域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不少人看中了这里好的生态环境,开始搞有机农业。
天蓝水净,好的生态,孕育着好的前景。在我国,相对于森林、海洋,湿地是分布最广、与城市乡村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十年来,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正在不断释放着生态红利,惠及一个个城市与乡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 鲍达明:小微湿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斑块很多,我国可能有3000多万个斑块,它们跟人之间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湿地保护法也鼓励湿地的合理利用,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让它实现永续利用,要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
中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近十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成果来之不易。未来,我国还会更有力有效地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