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2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发表题为《中国碳市场建设运行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严刚副院长从分配方法、制度建设、运行、监管、市场职责分工等角度介绍了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严刚指出,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围绕碳市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碳价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碳市场有力推动了全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一方面碳市场推动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对降低减排成本和激励作用成效逐步显现。
严刚向参会者分享了一组数据,第一个履约周期共有649家企业通过交易实现了低成本减排。按照平均减排成本与平均碳价(42.8元/吨CO2)的差值,乘以一次配额交易量1.45亿吨,由此推算全行业减排成本降低100亿元左右。
对于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严刚副院长指出下一步需要让碳市场成为低成本减排有效工具的核心制度目标,从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完善分配方法、推动和丰富市场调控政策及进一步强化数据的质控和相关监管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将持续优化电力行业碳市场技术体系,目前环境规划院研究开发基于全国碳市场配额优化管理模型(CMAM),开展不同情形下配额方案海量模拟和实施效果预评估。同时,下一步继续加大电力行业覆盖范围,尤其对生物质等掺烧技术尽可能做到火电行业应纳尽纳。
第二,将加速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范围是完善碳市场内部机制、扩大碳市场影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碳达峰,落实“1+N”“双碳”政策,积极应对欧盟CBAM,发现合理碳价的重要途径。
第三,研究全国碳市场扩围过程拟突破关键技术问题。将从行业边界和范围、配额分配、政策衔接及交易主体规则方面考虑和研究。
第四,将从加强日常数据管理、压实监管和主体责任、强化第三方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全国碳市场监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