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有价时代来临,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10月起试行,厂商须在明年1月底前,提交今年第4季出口产品的碳含量报告,若申报不实或不完整将面临罚则。经济部表示,在欧盟规章出炉后,将举办工作坊协助厂商计算产品碳含量等申报作业。
台湾碳权交易所近期成立,碳定价议题备受关注,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今年10月起试行申报,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规则,厂商须提交每个季度的产品碳含量报告,首次提交的时间点为明年1月底之前。
面对CBAM即将试行,台湾钢铁、扣件、铝制品等产业首当其衝,经济部评估,包含制造商、贸易商约有3500家业者受影响。但因产品碳含量申报可能涉及上下游厂商制程的碳排数据,厂商对欧盟草案规范较有疑虑。
根据欧盟草案规定,若厂商无法提供产品碳含量的实际数据,将设定预设值当作产品的碳排放係数。经济部官员表示,但若上游厂商来自国外,较难掌握制程中的碳排放量,欧盟草案以预设值规范恐怕对厂商较不利。
经济部官员表示,已经透过正式管道向欧盟反映产品碳含量计算的问题,欧盟规章出炉之后,经济部也将陆续开设工作坊,协助厂商合理计算、填写申报资料,并搭配既有的辅导资源和补助持续协助厂商减碳。
此外,厂商申报资料时,须经过碳查证机关进行第三方验证才具公信力。在CBAM过渡期,厂商申报并未强制第三方验证,但2026年后,厂商申报时须附查证报告,经济部官员表示,也会争取欧盟认可国内机构的查证资格。
为扩充国内碳查证量能,经济部标准检验局表示,新增6家法人机构查证能力,包括金工中心、商检中心、工研院量测中心、大电力中心、生产力中心及精密机械中心等,未来希望可以满足厂商符合CBAM要求。
工总也推动碳标籤专案,协助企业盘查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取得认证,相较于外部碳盘查费用新台币数十万元起跳,碳标籤专案仅需7万元,是中小型业者较能负担的价格,目前已有22家企业申请。
工总表示,聚焦服务因应客户要求减碳,以及产品出口到欧盟的企业,观察到橡胶、工具机等产业对碳盘查的需求较为急迫,未来也将扩充量能,希望协助更多中小型企业克服绿色供应链浪潮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