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正文

包装易回收、易再生!来伊份获颁零食界首张“双易认证”优秀评级证书

日期:2023-09-01    来源:来伊份官微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9/01
14: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来伊份 环保包装 再生塑料

8月2日,零食行业的领军企业来伊份获得由检测认证专业机构华信创颁发的塑料软包装“双易认证”优秀评级证书

据悉,“双易标识”是易回收易再生塑料制品的专属标识,从回收和再生环节出发,从包装的主体材料、辅助材料、易回收性、易再生性、环境友好性及安全性等5个方面对塑料制品的易回收易再生性进行评价打分。打分结果根据应用领域设定合格和优秀两个级别。

双易认证标识“回字标”的设计意图深远。以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的蓝色为主色,汉字“回”的形象寓意循环往复的意义,逆时针双箭头则象征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过程。今后,当您在塑料制品上看到蓝色的“回”字形标识,就意味着这些产品是经过认证的可再生可回收的塑料制品。这个标识提高了回收制品的辨识度,同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回收分类工作。

来伊份致力于推动塑料制品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通过“双易标识”的引导,希望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地选择和购买经过认证的可再生可回收塑料包装的相关产品。同时,鼓励合作伙伴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因素,并积极参与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

双易标准是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共同发起的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所制定的。工作组制定了《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通则》,并发布了日化包装、乳品包装、饮料包装和外卖外带餐饮包装四个实施细则,并为此设立了双易认证标识“回字标”。这一系列的标准和认证对于我国再生塑料行业自主标准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工作组的目标是构建再生塑料全产业链共同认可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实现塑料产业环节的无缝衔接。通过推动绿色再生塑料的广泛应用和绿色塑料供应链的建设,探索出了崭新的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为中国,也为全球的塑料循环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市场上的塑料软包装袋,如自立包装袋、八边封包装袋,通常由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不同材料的物性差异导致回收难度大,无法实现再生利用,因此废弃的包装主要被焚烧或填埋,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由于软包装的塑料使用量巨大,我们迫切需要对这类包装进行优化设计。

来伊份所申请的塑料软包装解决了多层复合材料塑料软包装的难题。原本采用三层不同材料复合的袋子被精简为两层单一材质,每个袋子的塑料用量减少了17%。此外,在包装平面设计上也采用了简约的风格,减少了50%的印刷面积。因此,这种塑料软包装具备可完全回收且易回收、易再生的特性,采用单一化学结构,回收后可通过物理再生方法重新制作成同类包装或其他塑料制品。这项技术是上海来伊份和浙江青蓝(制袋供应商)共同努力的结果,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采用单一材质设计的软包装大大提高了回收的价值,解决了复合软包装回收难的主要问题。这一创新将为塑料包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推动塑料循环经济的实现。来伊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并在行业中树立良好的示范,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易回收易再生认证证书,在行业内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从包装设计实现减塑减碳

做好零食行业的表率

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制定2030年前的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来伊份在塑料包装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正是对“减少碳排放”理念的有力践行。截至今年8月,来伊份已经有超过20种包装采用了减塑减碳的设计,使使用的塑料量减少了15—20吨。来伊份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包装从设计、使用到回收和再生的闭环循环,为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零食行业的表率,来伊份呼吁更多的力量共同推进塑料循环经济,共同为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创新和积极践行环保理念,来伊份在减塑减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绿色包装的研发和应用,不断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塑料使用量,并积极参与回收和再生流程。

公司坚信,通过双易标准的引领和认证体系的推动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再生塑料行业将迎来更加可持续、环保的发展。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行业合作,推动绿色塑料供应链的建设,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选择认证的可再生可回收塑料制品,从微小处改变,用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绿色的未来,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而一起努力。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