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激励是《措施》一大亮点。”9月27日,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财政厅、科技厅,共同发布四川省财政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科技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工作情况。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勇作主发布,就《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制定、内容和亮点进行解读。
财政厅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陶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三级调研员冷祥、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副处长文芒、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史鸿乐参加会议并答记者问。生态环境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
财政科技双发力,四川省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工作卓有成效,积极助力全省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工作情况时,彭勇介绍,“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厅坚持“引、聘、培”等多项举措并进,目前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人员总数增加到1787人。组织相关单位成功申报并承担国、省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2019年以来自筹资金组织科研课题100余项。组织创建省级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4个、工程技术中心11个,初步形成了以省级生态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的生态环保科研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生态环境厅推荐或生态环境领域有关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组织相关单位成功申请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明专利196项,在SCI、E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940篇,成功申报科技奖励56项。
科技如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彭勇举了一个实例,他说,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松潘县建设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示范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岷江源头、建设“高原生态家园”的同时,还助推当地见培村环境面貌的改善,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积极有序开展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一市一策”驻点工作,组建四川联合研究中心,落实资金近6000万元,“省队”服务配合“国家队”,统筹驻点“地方队”,国省市三级同向发力,送科技下基层。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万企”科技帮服活动,累计组织专家3040余人次赴15个重点城市2860余家企业开展现场帮服工作。
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库管理办法》,鼓励专家智力人才为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献智献策、提供更有力的专业支撑。
首份措施,11条“硬核”举措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虽然我省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积极助力了我省污染防治攻坚与环境治理工作,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我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的核心问题。”彭勇表示,《措施》是生态环境厅首份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措施文件,计划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组织科技攻关,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积极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措施》主要谋划了4个方面11条具体举措,正向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技术突破方面,包括支持基础研究和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和鼓励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强化科创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包括鼓励创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强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力度和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共享制度。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包括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和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激发科研人才活力方面,包括培育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人才创新站点建设、完善科研人才评价和培养机制和严格激励资金管理。
真金白银,正向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真金白银”如何正向激励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依托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项目体系,生态环境厅每年将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预算资金,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项目技术攻关。
鼓励厅直属事业单位牵头承担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根据奖项级别不同,予以5-100万元/项科研经费后补助支持。
鼓励厅直属事业单位创建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成功获批并完成验收后,分别按照国家级300万元、省级100万元科研经费标准予以后补助配套支持。
鼓励厅直属事业单位培育引进优秀人才,每培养或新增引进一名全职两院院士、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将在该单位每年度预算中专设100万元工作经费予以科研保障;培养或引进的优秀人才,按照新增一名国家级人才50万、省级人才30万科研经费标准予以后补助支持;鼓励青年科研人才广泛参与科技工作,属于科研单位的厅直属事业单位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50%等。
鼓励厅直属事业单位建设人才创新站点,按照级别不同,成功获批的将予以10-50万元/个的科研经费标准予以后补助支持。
下一步,生态环境厅将认真推进《措施》落实落地,积极整合科技资源、集聚科技力量,围绕目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顽瘴痼疾精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将科研资源尽快转化为科研实力,推动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研究与做好科技服务支撑齐头并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精准、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会上,彭勇还通报了8月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有关情况以及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18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厅16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列席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