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是能源领域减排的重点。日前,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目标。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编制并发布《方案》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行动,也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贡献。
“长期来看,《方案》将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框架和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各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在甲烷减排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同时,也将加强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动数据透明度,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甲烷排放水平和进展。此外,《方案》还将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采用更有效的甲烷减排技术和措施。”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表示。
重视排放管理
甲烷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造成大气中甲烷浓度不断升高。甲烷相当于给地球包裹上一层更强大的“保暖内衣”,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不容小觑。
我国对甲烷排放控制的实践起步较晚,虽然从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出发已有措施,但国家层面一直缺乏将甲烷作为温室气体进行统一管理的方案。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安全效益。
实现“双碳”目标,既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也要狠抓甲烷排放管控。《方案》对于“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甲烷排放控制予以明确要求。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有效提升,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明显提升,甲烷排放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煤矿瓦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此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力争逐步实现陆上油气开采零常规火炬。
巩固统计监测基础
秦虎表示,《方案》强化了甲烷的综合利用,短期看,将促进各级政府、行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加速采取减排行动。“因为甲烷利用是经济有效地减少甲烷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回收甲烷,还可以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速甲烷减排和利用能够同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和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
《方案》亮点不少。其中,重点任务第一条就表明中国将加强以科学为基础的监测,并建立一个全面的甲烷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这可以有效解决中国甲烷排放控制面临统计监测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秦虎说。
“《方案》不仅强化了甲烷的利用和排放源头控制,还制定了不同行业利用和源头控制的量化指标。比如,在农产品排放强度方面,提出到 2025 年下降的目标。”秦虎进一步指出。
此外,《方案》还强调国际合作,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案》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共同推动全球甲烷控排交流与合作。
后续“步伐”需跟上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董文娟撰文指出,未来,中国应加强与欧盟在甲烷监测和减排方面的技术合作,引进和学习行业先进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
从细分能源领域看,秦虎建议,油气全产业链需采取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等措施减少甲烷泄漏和排放,努力减少常规火炬,提高火炬燃烧效率;煤炭领域需要改进煤矿开采过程,减少煤矿甲烷排放,提高低浓度瓦斯及乏风瓦斯利用量。
“同时,还应该研究在国家碳市场交易体系中纳入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大型煤炭企业和油气企业的时机和方案。”董文娟建议。
秦虎也表示,未来可有效借助碳市场等工具,采用甲烷减排信用和气候融资等方式,为甲烷利用和排放控制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