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保政策 » 固废处理 » 正文

《上海徐汇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日期:2023-12-04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12/04
09: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无废城市 工业固废 危险废物

近日。《上海徐汇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发布!《方案》提到,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参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支持企业采用固废减量化工艺技术。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推动自来水生产行业产生的污泥全量资源化利用;探索可资源化利用的一般工业固废纳入全区“两网融合”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两网融合+”的全区固废循环利用格局,进一步筑实“无废企业”创建基础。

全文如下:

徐汇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将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一种先进的城市环境管理理念,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根据生态环境部等十八部委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2号)要求,结合徐汇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城区发展与固废管理,加快推进固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一降低、一结合、全覆盖”工作目标,即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与实现“双碳”目标相结合、“无废社区”创建全覆盖。

(二)阶段目标

1.到2023年底

稳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具体指标有:

(1)生活垃圾方面。建立完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完成1个精品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

(2)一般工业固废方面。实现自来水生产行业产生的污泥100%全量资源化利用。

(3)建筑垃圾方面。新建民用建筑均按照规定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比例达100%。

(4)危废医废方面。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等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搭建初级中学危废处置平台,完善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最后一公里”。

(5)市政污泥方面。建成1个通沟污泥处理设施并敦促2023年投运,新增处理能力预计约0.6万吨/年。

(6)固废监管方面。建立线索发现举报奖励机制,提高固废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和联动处置能力。

(7)处置能力方面。建立固废集中中转体系建设工作。

(8)“无废细胞”建设方面。区相关单位加强与市级条线部门联系,制定形成本区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

2.到2025年

“无废细胞”创建比例达到市、区相关要求,开展重点园区、行业企业“无废”示范,具体指标有:

(1)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和全程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5%、45%以上,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保持全市领先。

(2)全区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

(3)完成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4)全区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5)探索开展“无废园区”试点,在开展前期调研,充分了解“无废园区”建设要求和所需条件基础上,根据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低碳发展实践区五年创建工作逐步推进。

(6)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5%左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左右。

3.到2030年

全区固废资源化利用充分,实现固废近零填埋,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稳居全市前列,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徐汇”,成为全市绿色生态优美宜居的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1.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不断完善约束为主、激励为辅的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开展街镇垃圾分类综合考评,将垃圾分类纳入区政府行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化平台,建立全程计量体系。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提高主体企业集聚度和服务能力。规范有害垃圾管理,探索规范居民区电瓶车废铅蓄电池回收工作。

2.推动绿色消费。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深入推进规模化菜场湿垃圾就近就地源头减量,加大净菜上市力度。倡导光盘行动、适度点餐,实施餐厨垃圾收费阶梯导向措施。探索推进商品包装和邮件快件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

(二)强化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高效利用

1.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参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支持企业采用固废减量化工艺技术。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

2.深化产业园区循环化内涵。鼓励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试点建设“无废园区”。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深化产业园区循环化补链改造。

3.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推动自来水生产行业产生的污泥全量资源化利用;探索可资源化利用的一般工业固废纳入全区“两网融合”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两网融合+”的全区固废循环利用格局,进一步筑实“无废企业”创建基础。

(三)推动建筑垃圾全量利用

1.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绿色建造技术有关要求,推进节约型工地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均应按照规定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全面推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标准,我区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其他5000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超高层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2.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按照“中心城区统筹、郊区自行消纳”的原则,着力提高拆房和装修垃圾分类转运率,增加居民区装修垃圾中转箱配备数量,推动落实居民装修垃圾从产生点到分拣点中途不落地。按照“市场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推进废弃混凝土全量利用。持续推进工程泥浆源头干化、末端规范消纳。

(四)强化危废医废处置能力

1.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等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推进收集转运贮存专业化,提升汽修行业、小微企业等产生的危险废物收运服务能力,补齐危废管理薄弱短板。

2.完善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小型医疗机构“短驳转运、定点交接”的收运模式,优化集中转运点建设,畅通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最后一公里”。建立并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的关于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保障所需的人员、车辆、物资、场地、经费等。加强医塑、玻璃瓶等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五)推动市政污泥规范处置

妥善处理处置污泥。加强通沟污泥、河道疏浚底泥全过程、全覆盖跟踪监管,通沟污泥、河道疏浚底泥全部实现合法合规承运、定点收运消纳等闭环管理,确保100%无害化处理。

(六)实现固废监管协同高效

1.推进固废智慧协同监管。细化线索奖励办法,提高固废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和联动处置能力,形成固废污染“高效处置一件事”。依托“一网统管”城运系统,加强数据共享,实现固废领域“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在线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科技手段应用,提升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2.加强长三角区域固废联防联治。依托固废跨区域转移合作,更新运用长三角区域固废利用处置设施白名单机制。加大长三角区域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协同力度。全面实施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电子联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信息实时共享。依托长三角工程渣土消纳共享机制,有序、规范推进工程渣土跨区域消纳。

(七)建设利用处置能力体系

1.推动设施布局节约集约。加强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等固废集中中转体系建设,落实分拣、运输等各环节监管,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2.推动设施水平持续提质增效。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资源循环利用再生产品。推动工程项目使用符合标准的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

(八)统筹推动“无废细胞”建设

1.强化信息公开。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依法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研究完善固废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2.厚植“无废文化”。结合绿色创建、低碳创建、美丽街区等行动,落实“无废细胞”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有序推进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校园、无废商场、无废餐馆、无废酒店、无废景区、无废医院等“无废细胞”建设,以点带面、浓厚氛围,提升“无废城市”创建的覆盖面和能级率。

以下为本区“无废社区”“无废商场”“无废医院”示例参考,具体以市级建设指标和评估细则为准:

徐汇“无废社区”示例参考

一是加强“无废”理念宣传。以凌云街道碳汇科普馆为例,作为“碳汇”和“无废”理念的宣传阵地和实际载体,通过打造社区群众熟悉的居家生活场景,围绕“衣、食、住、行、用、办公及数字金融”七大内容,融入低碳知识,通过“可触摸、可交互、可体验”的互动形式,使参观群众获得沉浸式科普,高效获取低碳知识,提升低碳意识。通过打造“碳汇沙龙”,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二客厅”,通过环保读本、专家专题讲座交流、低碳可循环手工制作、低碳礼品兑换等方式,进一步将低碳“无废”理念深植群众心中,提升社区“无废细胞”的传播度、活跃度。

二是健全两网融合点位建设。以田林街道可回收物回收中转站为例:(1)完善“互联网+回收”体系,打通两网融合居民端“最后一百米”。依托“旧物再生”小程序,根据居民的交投需求进行后台派单,并上门提供服务。同时激励模式以现金收益+碳积分兑换为主,兑换物有服务、权益、荣誉等,提高了居民回收的便捷性和交投积极性。(2)打造无人值守环保小屋(爱建园环保小屋),创新源头细分类自助交投新模式。田林街道将爱建园原有的垃圾库房升级改造为环保小屋,将其打造为居民身边的的环保再生利用科普宣传基地,家庭闲置物品可在此进行交换,也可通过定向捐赠,使闲置物继续发挥价值、物尽其用。(3)前置化旧物处理,点站场有序衔接运转。田林街道可回收物回收中转站实现称重、打包、储存、转运等功能,统一归集、整理社区回收的可回收物,分类打包后集中外运至区级集散场,在收运体系中做到“承上启下”。(4)科技赋能,落实闭环管理模式。依托区级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开展大数据归集和分析,动态调整“一点位一方案”,实现服务点回收效率最大化。建立街道可回收物基础数据库,推进并不断完善可回收物回收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配置信息化终端,做到可回收物智能计量称重、轨迹定位、数据实时上传,达到数据流、货物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三是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体系。以漕河泾实业大厦为例。(1)建立“一楼一策”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三长制”工作方法,即由物业经理担任“楼长”,保洁人员担任楼层“层长”,每个驻楼企业设置一位“桶长”。通过与物业共同制定分类收集流程,由行政人员担任‘桶长’,保洁阿姨作为‘层长’做好监督,做到不分类不收集。每个工位旁不再放置垃圾箱,让员工少产生垃圾,从源头减量。” (2)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漕河泾街道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专项志愿者团队,践行“块区督导+志愿者”模式。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对物业工作人员和企业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讲解,不断优化楼宇分类措施。(3)建立数字巡查机制。组织物业、白领志愿者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每天分别巡查,针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记录,即查即改,帮助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让垃圾分类更加规范。(4)建立监控管理机制。做到垃圾分类监控摄像点位全覆盖,接入所有楼层的监控至中心大屏,实时巡查投放情况。自动识别违规投放等行为,发现违规行为可以在后台及时语音提示。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督导管理工作。

徐汇“无废商场”示例参考

一是树立节能理念。持续提高用能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建立企业质量、能源、环境管理体系,制定节能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日常运营中;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以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增加效益。

二是严格执行“限塑令”。引导经营者、消费者不销售、不提供、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禁塑、限塑”意识和自觉性。

三是落实垃圾分类。各区域摆放数量充足的分类垃圾桶、摆放布局合理,分类标识清晰,便于消费者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布置瓶罐回收机、多投口回收箱等。对各种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并进行分类、回收、清运、处置。

徐汇“无废医院”示例参考

一是加强源头分类。对医院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保障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操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培训,普及保洁人员的分类知识,强化分类习惯,并定期对各职能科室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推进医院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环境卫生等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升。

二是落实源头减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行无纸化办公、无纸化问诊;投放可回收物细化分类智能回收机,在人流量密集区域布置瓶罐回收机;落实硬件改造,使用节能环保设备,持续提高用能效率。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不定期举办零废弃讲座,增进医务工作者、病患及家属对节能减排、源头减量、资源增量等知识的了解和重视,倡导人人成为“无废医院”建设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本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在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各相关单位明确1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将“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本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同步谋划和推进,要细化任务表,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工作实效。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组织例会,会商工作,稳步推进。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提升质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

根据市级部门要求以及区“无废城市”推进安排,加强资源配置与统筹,保障相关重点建设项目支出,加大节能减排降碳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融资渠道。

(三)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推进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在固废利用处置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相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区区、市区合作与技术交流。

(四)强化氛围营造

积极培育园区、商圈、企业、社区、学校等环保志愿者团队,调动其参与“无废城市”创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线索发现渠道,助力问题处置。发挥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点、公园、地铁、商圈电子屏、小区宣传栏等阵地宣传优势,突出“无废文化”建设,浓厚宣传氛围。开展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度调查。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