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上午,首创环保集团在京召开人工智能在环保产业应用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徐明教授做题为《环境人工智能探索与思考》的主题讲座。首创环保集团领导班子在京全体成员、中层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此次会议。
徐明首先从技术演进视角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与技术特点,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关键性转折点,将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徐明通过对比传统人工智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差异,深入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信息处理、专业知识生成及行业应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例如模型的“幻觉”现象、垂直领域专业知识欠缺以及私有部署的高成本问题。
徐明随后详细阐述了生态环境垂直领域应用大模型的四种关键技术路线:一是通过微调技术,将通用的大模型转化为具备特定专业能力的领域模型;二是检索增强生成技术(RAG),利用外部知识库辅助模型生成更精准专业的内容;三是智能体(Agent)技术,支持模型自主执行任务、动态规划和决策;四是智能体编排,通过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实现复杂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处理。徐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介绍了上述技术路线在污水处理智能管控、碳排放管理、ESG报告自动评估、以及AI教育改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并分享了技术应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最后,徐明教授分享了目前环境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在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碳排放管理等多项领域初步应用的情况。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深入,收获与会人员如潮好评并引发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环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生态环境治理与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甚至有可能会深刻改变未来公司人员之间的工作方式和管理范式,为环保行业带来创新驱动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大家一致认为,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环境产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将更加深入广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结合实际业务场景逐步开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探索。例如,在环卫智能化项目部署无人清扫机器人,构建“机械化+无人化”人机协同作业方案;利用“AI Agent”辅助工程设计与审核,提升工程技术领域关键流程效率;研发 AI 驱动的大气污染精准协同治理平台,构建“AI+”机理的大气溯源模型,提升大气环保业务的智能监测与治理决策。此外,我们还将与行业伙伴积极开展合作,与行业专家开展常态化对接,寻求更多合作机会,逐步构建“环保+人工智能”生态圈。
作为环保老兵,首创环保集团将积极拥抱时代,在人工智能应用、科研合作等领域全面发力,加强技术融合与创新探索,推动生态环境产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贡献首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