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哥本哈根10天倒计时开始,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此前一天,美国白宫宣布,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的临时性目标。
26日晚8点半,原定次日上午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2009年度报告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临时提前召开。这也是罕见的官方发布会在晚间举行。当天问答持续了1个半小时,9个提问机会,西方记者占得7席。
“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能否在推动哥本哈根大会达成雄心勃勃的成果、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威胁方面,扮演合适的角色。”在国新办气氛空前的发布厅里,英国《卫报》北京办公室记者乔纳森说。
就在本周二的一个论坛上,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政策和谈判处处长李高向本报表示,“中国会做进一步的努力来推动大会成功,这个努力,也许很快可以看到。”
“美国的中期减排承诺和中国在能源效率上的特定行动承诺,将开启达成哥本哈根全面协议的最后两扇大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新闻办公室发给全球大会注册记者的邮件中,该组织执行秘书长德伯埃尔对中美目标表示赞许。
“中国的自愿减排不仅不保守,甚至是激进的”
“中国数字”,被乐观者视作感恩节大礼。悲观者仍然认为,40%~45%的自愿减排目标,几乎低于1990年~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强度下降数值。
“只有当减排目标超过50%、而非我们此前已经看到过的数字时,才代表更多的希望。”接受《卫报》访问的一位欧洲外交官表示。
而在重压之下抛出了“17%”承诺的美国,其国内也有舆论认为,中国的40%目标“大体与过去相当”。尽管美国的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与发达国家总体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11%~15%的目标相去甚远,更不要说发展中国家提出的40%减排目标。
“中国的减排目标不仅不保守,甚至是激进的。”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潘家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驳说。
他分析说,中国采取自愿减排的国内行动,已经超出了巴厘行动计划要求的范围。此外,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要有经济增长就必然要增加排放。再对比发达国家同等阶段的排放水平,中国的目标已经激进甚至超前。
“1971年~1990年,与今天中国发展阶段类似的韩国,其碳排放强度约为1.5%,1990年~2007年将近18年的时间,也只下降了12%,美国的情况类似,中国所做的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发展阶段。”潘家华说。
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度报告),2008年全年,中国关停小火电机组1669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300万吨,炼钢产能600万吨、炼铁产能1400万吨。2009年上半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989万千瓦,累计已淘汰小火电5407万千瓦。
“中国不是在做秀!”潘家华对中国40%~45%的自愿减排难度表示担忧。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的自愿减排目标,无论是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还是大幅降低单位GDP能耗来看,都充分体现了“难度和显示度。”
“经过大量测算,要实现目标,中国需要1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仅就降低单位GDP能耗一项,5年降低15%~18%,已经非常困难。”徐华清表示。
气候组织政策与气候研究总监喻捷也认为,中国目前送上的减排目标尽管不是最激进的,但“已经是中国能够做出的最大数字”。
中美目标不具备可比性
中美两国在24小时内,先后抛出减排数字,令坊间颇多猜测。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姜克隽向本报强调,中美两国减排目标事实上不具备可比性。前者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内自愿减排目标,后者则只是绝对减排的临时承诺。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看来,中国的减排目标“是可以操作的、能够推动谈判的”,尽管与欧盟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期待相去甚远,美国的目标至少可以把所有人拉回到谈判桌前,“总比没有数字没法跟它谈要好。”
“当二氧化碳削减目标的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资金机制和技术转让的话题就显得越发重要。”11月20日,在中美两国各自送出减排目标之前,德国《新能源》杂志资深记者、多年报道联合国气候大会的FrankTillub曾向本报评价说。
而现在,事情似乎比预想的要好。有了减排数字,资金机制和技术转让就再次回到了谈判的核心议题行列。
杨富强想要避免太多争议与较劲,认为如果再争论就破坏了谈判的气氛。在主要国家有了减排目标的前提下,资金转让尽管与发展中国家的期待落差较大,仍是一个好的开端。
事实上,中国率先承诺始终是多年来的国际气候博弈中,美国始终紧抓不放的一张牌。“从这个意义上看,中美两国的减排目标并不平等。”喻捷表示。
美国的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转让机制仍是核心议题
“下一步,哥本哈根还需要更多压力,还要看欧盟能不能出来做雷锋。”喻捷分析说,如果出于对核心竞争力的顾虑,欧盟一味等待美国国内立法通过后再承诺30%的减排额度,谈判将再次陷入僵局。
从目前的谈判进展看,要在哥本哈根完成议定书的授权,达成一项“广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最终落实为最终的条约文本,已经不太现实。
但谈判的核心议题仍未改变,即发达国家应该有大幅度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美国承诺与《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可比的减排指标;建立机制,有助于促进发达国家履行在公约下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的义务,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国内行动。
“哥本哈根是要把各方的承诺固定下来,为进一步的谈判奠定基础。”杨富强说。
在最终达成的协议中,美国承诺的减排目标是什么,资金、技术转让如何安排,仍是哥本哈根谈判的核心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节能环保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节能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