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情预示这是一个"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但专家相信中国一定会竭力争取按时完成减排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发自北京自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后"40%-45%"的"中国数字"被许多人视作感恩节大礼。不可否认这个令很多人惊讶的数字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巨大挑战。目标从何而来能不能实现如何实现等问题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艰,苦,卓,绝"下的减排决心
早在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就已经明确传递出信号:"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三个月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合国讲坛上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人们期待中方更具体的表态。
其实新的目标已经在酝酿之中。据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张海滨介绍"40%-45%"这个数字是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国内相关组织已开展了半年的论证时间由于模型和参数不同各方在讨论里提出的方案从20%到25%到40%都有。
"最后的确选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但越难才越能体现中国的胆魄。"
中国公布减排数据时正在巴西访问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也首次在国际场合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政策措施与行动。"这是一个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但正是这种自加压力的行动表明了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他强调说。
自然能否实现该目标成为国际舆论的讨论热点。毕竟中国国情不容忽视: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与该目标相关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艰,苦,卓,绝"四个字赫然在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6日肯定地表示:"虽然实现上述行动目标特别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目标背后的重重困难
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是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持积极态度的专家之一。他认为中国过去承诺的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增长以及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电力供应等十分困难的目标均得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应该能够达到。
的确从1995年到2005年的短短10年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下降了43.1%;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13%有望实现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以上数据似乎更进一步佐证了比罗尔的乐观预期。
但是国内专家认为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实现最新制定的目标时也轻而易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看来就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资源结构城市化进程资金技术等方面来讲这个目标的确有点高。
首先是基础的战略储备技术瓶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曾指出中国的技术水平在低碳方面的战略储备技术等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强传统技术大多属高碳性质有的需推倒重来。
而推倒重来势必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国际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曾在中国各地长期进行调研"绿色和平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切实感受到深层次的问题。据她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为了淘汰落后产能中国关停了许多小火电机组。"这个有可能是当地发展支柱那么就会让很多人失业。"
"在中国高层的政治意愿跟当地环境政策的落实常常脱钩"她坦言"从技术难度和资金需求方面考虑减排行动越往后将越难进行。"
随着减排工作往后进行势必有越来越多的地方企业需要做出结构调整做出让步和妥协。如果没有对地方资源进行良性再分配很可能会引发地方群体性事件和其他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