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芬兰?2009年11月16日,赫尔辛基市Finpro公司发展财务官Helena Saren打开PPT演示的答案是:蓝天+碧水+森林。
这和诗人郭沫若在19世纪50年代访问芬兰时所见到的景象并无二致。当时郭老写道:“森林峰岭立,岛屿似星罗。”
芬兰无油无煤,国内能源资源非常匮乏。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北欧小国顺利地实现了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000年以来,芬兰多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芬兰的成功与其合理的能源利用结构有关,政府强力推动、企业研发持续投入以及民间力量不断呼吁,推动了节能减排技术利用。芬兰人笑称这是让马儿“少吃草”照样跑得快。
10多年没听说过有企业偷排被处罚
芬兰有“千湖之国”、“绿色金库”之称,支柱产业一直是造纸工业。上世纪60年代,许多河流、湖泊和海滩都遭受到污染。
11月17日,在采访拉赫蒂科技园时,园区科学清洁技术发展部经理Johanna Kiloi-Koski专门讲述了当地治理一条湖的经过。在20世纪60年代,沿湖居民和工矿企业向湖里倾倒了大量污水和废弃物,一度是芬兰污染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
严重的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居民的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对水污染治理进行立法,小企业污水排放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经市政净水厂处理,规模较大的企业则必须建立自身的污水处理厂。经过15年的治理,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湖泊又恢复了秀美的景致,污泥产生的能源还可以反哺污水处理厂。
安装了治污设备,企业能否三天开、两天停,以节约运行成本?Kemira公司地区工业研发沟通交流信息部负责人说,“10多年,我没听说过有企业偷排被处罚过。”从1992年起,芬兰政府对工业企业实行环保许可制度,环保部门通过取样检测对水资源质量实行不间断监控,定期检查和维修供水系统和下水管道,一旦发现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措施或要求法院和警方协助处理。
一座废物处理中心“吃”下城市所有的有害垃圾
19世纪90年代,一种独特的税种——“碳税”,正式在芬兰设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矿物燃料中碳含量收取能源税的国家。如今,芬兰每年收取的“碳税”近30亿欧元,约占芬兰整个税收的9%。
“碳税”实质是一种调节税,它通过向使用石油、煤这些化石燃料的企业征税,来补贴使用生物燃料的企业。从而,诸如沼气、泥煤等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开始有利可图。
当发现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能获得商业回报之后,芬兰工商界立刻给政府的政策鼓掌。奥林公司致力于节能燃烧器的研发生产,商务经理凯利·派路向记者介绍了“拉赫蒂市垃圾废物处理中心综合利用模式”。拉赫蒂地区共有20万人口,垃圾废物处理中心能够“吃”下所有的有害垃圾,经过800℃燃烧后综合利用率达到80%,就连附近城市的有害垃圾也送到这里。
芬兰工业联盟负责人尤西·穆斯托能说,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能源利用多样化,芬兰十分重视风能、太阳能、水电、核能等的开发利用。目前,芬兰各种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已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1/4。
在芬兰生活,要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捡垃圾
记者发现,芬兰人外出时习惯将家里积攒起来的旧报纸、空玻璃瓶顺手放到分类回收箱中。原来,在芬兰,“捡垃圾”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事情。
“在芬兰生活,要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捡垃圾。”Johanna Kiloi-Koski说。芬兰小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垃圾分类,然后在不同时间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箱,等待清洁公司上门处理。
11月18日,Artek公司展厅里,20多把椅子错落有致地散在一楼,稍不注意不会发现它们有什么两样。“这都是将旧椅子收集起来进行了重新设计组合,我们的理念就是‘赋予家居第二次生命’,一把椅子够了,使用是无限的。”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设计创新在芬兰随处可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冰壶”馆更是集中了芬兰节能环保之精华。在“冰壶”里,没有一扇窗户,里面却一点也不闷,因为它有一个大大的天窗,参观者在里面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天空;墙体是用纸浆和塑料制成的,雨水收集起来可以循环使用,废物100%转化为能源……上海世博会芬兰政府总代表胡毅督说,“‘冰壶’创意从1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是一个4人小组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