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正文

建筑垃圾铺就高速公路 应用技术日臻成熟

日期:2016-06-0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06/01
17: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垃圾处理 绿色发展

5月20日,从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西咸北环线LJ-6标项目部获悉:由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生态环保示范工程”、国内首条以建筑垃圾为主导筑路材料建设的陕西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在通车4个多月后,经对预设沉降观测点进行检测,路面、路基沉降均为零。

实际上,这条由建筑垃圾铺就的高速公路在2015年一经问世便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该工程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生态环保示范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因使用建筑垃圾,避免开采砂土340万立方米,节约燃煤3.2万吨,恢复垃圾场占用土地360亩,减少土地开挖面积700余亩,节约土地一项产生的经济效益即近3亿元。

“以前利用建筑垃圾筑路多是试验工程,这次是国内首次大规模把建筑垃圾用于实体工程。”公路工程专家、长安大学教授郝培文表示,该项目把建筑垃圾广泛应用在路基填筑、特殊地基处理、路面、小型预制构件和临建设施中,共消化建筑垃圾570万吨。

陕西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一般路基填料相比,建筑垃圾的强度高、稳定性好,但分离、筛选的难度很大,此前一直没有成熟的技术规范借鉴。

为了打破技术瓶颈,陕西省交通厅、省交建集团与施工单位联合启动了“建筑垃圾在公路中的再生应用技术”科研课题。通过填筑试验,获取相关技术参数,掌握了关键工序控制方法,并采用灌砂法、降差法、弯沉测定等技术措施,将建筑垃圾粒径控制在25厘米以下,每层铺筑25厘米~30厘米,再反复碾压7遍,有效控制填筑质量,检测密实度高达96%以上,经过6个月的观测,沉降仅为0.6毫米,技术指标超过了普通填料标准,其技术成果迅速在全线推广。

西咸北环线不仅从原材料上开创了国内先河,还将首次大范围使用橡胶沥青SMA结构用于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其形成的《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有效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

“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再生规模化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理念。”郝培文说,这对于减少占用土地资源,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示范,也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据悉,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技术,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建筑垃圾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20多亿吨,陕西省现有建筑垃圾约6亿吨。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为消化处理建筑垃圾、打造绿色环保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被誉为“生态环保示范工程”的西咸北环高速公路建设中,利用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极致,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更为建筑施工企业开辟了绿色建造的“试验田”。

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在参建该高速公路过程中,从环境问题的关注者转变为环境保护的实践者,积极配合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的建设要求,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用于填筑公路路基,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绿色建造的施工方式,为传统的建筑产业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范本。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