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于6月7日在京举行。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和日本环境大臣丸川珠代一行出席研讨会,同时,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20年主题活动也同期举行。会上两国的环境部长表示,今后中日将在核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加强合作。在日本环境大臣丸川珠代一行代表团成员中,有一位在华工作生活过多年的环境专家,他就是日本环境省官员、前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一等书记官冈崎雄太。冈崎雄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日方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努力,中日两国在环保方面有广泛的利益共同点和巨大的合作空间。
治理环境:中国政府的决心和铁腕令人称道
在本次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介绍称,中国近年来从观念和行动上破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环境治理力度前所未有。对此,普通民众也能直观感受到,今年以来,曾经是“奢侈品”的“北京蓝”,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空气质量公报显示,北京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今年2月PM2.5甚至同比下降了53.6%,创历史最低。对此,冈崎雄太也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冈崎雄太认为,中国从2012年开始,颁布实施了PM2.5的排放标准,确立了以年度为单位的污染治理目标,并为此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从数据上来看,在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的污染情况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削减,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大气污染问题在好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当然,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冈崎雄太以在环境省的工作的亲身经历举例说,东京在60、70年代也曾遭遇过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自己当时所从事的,就是大气污染受害的居民进行法庭诉讼的相关工作,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一直到2007年才得以解决,“因此即使是对日本国民而言,PM2.5和大气污染问题也并非是久远的记忆”。冈崎雄太表示,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治理好。“但是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决心,将环境治理放在非常重要的优先级,制定了更加严格的PM2.5的新规,也在积极推进各项举措,并努力试这个治理过程不断缩短,这是非常令人称道的”。
在本次研讨会上,陈吉宁部长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到了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而今年,习近平主席此前在赴法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时也提出,中国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冈崎雄太对此表示高度地赞赏。他评价称,目前中国也在更多地借助市场力量,而非单纯的行政手段进行环境治理。比如,中国在多个城市都已经开展了碳排放交易所,也在钢铁、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污染的生产单元。“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即产生治理大气污染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效果。”冈崎雄太认为。
环保合作:中日双赢空间巨大
今年是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20年,这期间,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作为中方的窗口,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为政府和研究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环境政策研究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冈崎雄太表示,日方希望通过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来了解中方在环境事业上具体有哪些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贡献日方的经验教训,支持和协助中国治理环境问题。
冈崎雄太对记者说,日方希望能参与到中国的治理环境的进程中,为尽可能地缩短治理过程,哪怕是缩短一年、两年而作出努力。比如,日方可以向中国派出专家团队,也可以接收中方来日本进行研修和考察。冈崎雄太认为,目前中日两国之间虽然有一些摩擦和争端,但是对两国来说,共同开展环保事业,毫无疑问是能达成共识的双赢举动。目前日本的大企业基本都已经在中国开展投资事业了,但是很多环保领域的中小企业,还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这些中小企业同样拥有经过几十年锤炼和磨砺的先进技术,“希望这些日本的中小企业也能把握住中国环保事业的商机,积极来华投资兴业。”冈崎认为。
目前在部分日本媒体、尤其部分社交媒体上,出现了用对华的极端言论来吸引眼球的情况,对此,冈崎雄太表示“很遗憾”。回忆起在北京三年多的工作和生活,他表示非常喜欢在中国的生活,也感受到中国友人的热情、友善和仗义。“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应当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希望有更多的日本人实地来中国看一下,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冈崎雄太对记者说,尤其是两国的青年人应该多交流、增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