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我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而
机动车污染也成为多个城市
PM2.5首要来源。随着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加快了防治步伐,拟建最严机动车“
全防全控”监管制度。
机动车污染防治道阻且艰 多项工作亟需跟进
现阶段,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更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我们认为,为保障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机动车污染防治是一个重要战场。
机动车污染日益凸显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我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2017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0亿辆,同比增长5.1%。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014年24577.2万辆;2015年2.79亿辆;2016年2.95亿辆;2017突破3亿。持续增长的数量背后,机动车污染日益凸显。
大气环境管理司负责人表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大气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对PM2.5浓度的贡献范围为13.5%至52.1%。
同时,在机动车排放中,柴油货车的贡献最大。有数据显示,占汽车保有量7.8%的柴油货车,排放了57.3%的NOx和77.8%的PM,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而在本地排放中,机动车等移动污染源贡献占比达到45%,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拟建最严机动车“全防全控”监管制度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底,北京、天津、重庆、山西、广西等11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我国机动车环境管理新模式已经有效建立。
随着蓝天保卫战再升级,机动车污染治理必将是重头戏。国家及地方层面都在加大力度治理机动车污染,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出台“一揽子”治理措施,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遏制机动车污染。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官员表示,我国将加快制定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建立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促进城市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具体而言,未来,加快制定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降低柴油车污染排放总量,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以及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四大行动将相继落地。
防治机动车污染,如何发力?
从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来看,防治机动车污染必须坚持车油路协同的原则,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抓机动车的生产技术;二是过程严管;三是及时淘汰老旧车辆。
但纵观各地的治理措施,业内认为,防治机动车污染,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如:加大区域联防联控对车、油品标准的统一力度。此外,在完善政策标准的同时,可以加大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油品质量、配套实行尾气净化装置定期更换制度以及加大发动机燃烧技术和尾气催化转化技术研发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