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正文

中国不是西方的垃圾场!“废禁令”后美国终于开始反思

日期:2019-03-21    来源:长安观察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03/21
09: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垃圾分类回收 固体废物 美国

   在许多西方国家,垃圾分类回收几乎是一种“环保本能”,也被视为衡量个人文明素质的标志。不过,如果要问,回收之后的垃圾怎么处理,那些分门投放的塑料瓶、硬纸壳以及烂毛衣去了哪里?许多“歪果仁”大概都是一脸茫然。
 
  
 
  最近美国沃克斯新闻网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援引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称,美国每年会回收大约6600万吨垃圾,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废料最终通过出口得以“消化”。而在2017年,中国就消化了美国一半的出口垃圾。
 
  而对上述现实的真正认知,应该源自2018年年初。当时,中国出台“禁废令”,正式宣布不再进口洋垃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跟进,不希望继续当西方国家的“垃圾场”。此后,美国回收产业运作压力前所未有。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废纸及废纸板由2017年的1067万吨减少到699万吨,废塑料更是从2017年的55.9万吨锐减到4.5万吨。
 
 
 
  当中国对“洋垃圾”关上大门之后,西方回收的大量废弃物变成了“烫手山芋”。美国不少州的回收垃圾无人问津,被大量堆积在仓库和停车场里,一些回收公司最后不得不选择将其填埋,或者运往地广人稀的美国中部地区。据法新社报道,位于巴尔的摩—华盛顿大都市区的一个大型垃圾回收设施持续面临一个大问题:现在必须为大量纸张和塑料支付处理费用,而这些垃圾原本是卖到中国(还有得赚)的。
 
  一个总是宣扬绿色环保的国家,一个全球最大“可回收”垃圾出口国,如今不仅难以赚到大量“绿色美元”,还可能遭遇“垃圾围城”,着实有些尴尬。这种情绪反映到一些企业和工人,顶多就是不再费事对塑料和纸张进行分类,而是直接把它们送到垃圾填埋场。但落到政治层面,就变了味儿了。
 
 
 
  在WTO货物贸易委员会会议上,美方代表大言不惭地表示,要求中国取消对“洋垃圾”的进口禁令。理由是,对于可回收品的进口限制已经极大地中断了全球废金属供应链的运转。如此荒谬的言论,当时就被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怼了回去,指出这是“将中方正当合法的举动上纲上线,是非常虚伪的。”
 
  “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这是《巴塞尔公约》的序言,是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召开的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公约全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是缔约方,拥有这个权利,也尽到了相应的责任。
 
  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进口固体废物规模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固体废物进口国之一。再往前溯,自1992年有相关记录以来,中国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吃下”全球72%的塑料垃圾。有网友就曾总结,在履行消化全球垃圾的义务上,没有谁如中国这般实诚。
 
 
  但这么多年大量废物的涌入,积累至今已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和损害,必须叫停。而且,我国正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的民众也希望过上更宜居的生活。拒绝“洋垃圾”,是回应同胞们“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期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举措。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空间,也不接受谁的敲打恐吓。
 
  正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近日指出,将发展中国家作为西方垃圾的倾倒场是“不道德、不公正的”。基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确实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但这种分工与角色,理应遵从历史与市场规律,且永远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洋垃圾”说“不”,正是动态调整的一例。
 
  真正的危机到了,反思才真正开始。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