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凌晨,凤台南路高架上,一辆混凝土搅拌车正自北向南行驶。紧跟在这辆车后面的是一辆移动监测车,监测车上坐着建邺区扬尘办的检查人员,正对混凝土搅拌车的尾气排放进行监测。监测车内的电脑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数据。“数据正常,可以继续通行。”“贴身”监测一段时间后,建邺区扬尘办判定这辆混凝土搅拌车尾气排放“及格”。
与此同时,位于雨花台区雨花南路的餐饮街上,雨花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正在对餐饮油烟进行抽检,对无序排放的餐饮店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每天晚上,像这样的夜查行动都会在全市各个工地、各条道路以及企业、餐饮集中区开展。自8月8日南京市出台“大气管控40条”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3次专题调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市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迅速行动:全市上下落实“大气管控40条”
“现在我们的生产车间都采用封闭生产,并且每台印刷机的出风口上都安装了废气收集系统,避免VOCs气体排放到外界空气中。”爱德印刷公司副总经理刘军民说。爱德印刷公司是南京市一家规模较大的书刊印刷企业,今年,企业加装了VOCs收集治理装置。近日,刘军民带着记者在车间参观,只见每台生产设备上方的出风口处都加装了软帘,废气全部进入专用管道,被输送到蓄热燃烧设备,经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出,生产车间内闻不到异味。江宁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现场用仪器检测,生产线的废气处理率提高到了99%。
江宁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项华均介绍,8月份以来,该区组成了10个专项执法小组,对包括爱德印刷公司在内的全区850余家涉废气排放企业生产及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列入强制减排清单的7家VOCs排放企业进行强制减排,VOCs的排放量要减少50%。”项华均说,江宁区还实施了臭氧应急管控,要求10家重点VOCs排放企业错峰生产或限产减产。
建邺区是南京市在建工地最集中的区。区扬尘办负责人张明浩介绍,8月份以来,区扬尘办牵头,区建设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江心洲管委会和属地街道组建专门的队伍,按上、下半夜分班次,每天开展联合夜查,其中上半夜时间为20点至次日凌晨1点,下半夜时间为次日凌晨1点至6点。检查中要求所有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新标准要求,工地喷淋系统按要求使用,夜间施工和渣土运输行为规范有序,各项扬尘管控措施全方位得到落实。
环境执法除了有“夜行侠”,还有不少“蜘蛛人”。前不久,六合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方凯顶着烈日爬到企业烟囱口监测排放的照片在业内朋友圈被转发多次。高温天气下,扶着烫手的铁质爬梯爬到少则五六层多则十余层楼高的烟囱口,检查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监测废气排放,其辛苦可想而知。
“大气管控40条”出台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各项政策措施变成大气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
明显改善:8月PM2.5创今年新低,治气要靠人努力
“大气管控40条”执行以来,南京的
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郭健介绍,截至8月29日,8月份PM2.5均值为18.4微克/立方米,系今年以来最低,优于去年同期。
不过,在臭氧污染方面,8月份影响南京的首要污染物仍是它。8月1日至29日,臭氧8小时均值为136微克/立方米,超标天数为10天,比去年同期超出1天,给空气优良率拖了后腿。
“今年以来,春季和梅雨季降水偏少,特别是七八月份,气象条件比去年同期要差很多,云系少、阳光直射,这是臭氧超标的主要原因。”郭健介绍,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大,进入6月份,臭氧取代PM2.5成为南京首要污染物,就是因为今年夏天南京气温比往年偏高,受持续高温少雨和强太阳辐射影响,大气光化学反应活跃,造成臭氧污染有所抬升。
虽然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仍处于要靠天吃饭的阶段,但面对压力,南京选择迎难而上,以“人努力”尽可能削减本地污染排放。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截至8月23日,12个驻区督查组全部完成进驻,截至目前,共检查单位(点位)200余处,发现问题50余个,做到“督查内容不打折、督查点位不遗漏、督查反馈不过夜”,形成每周一清单、每日一交办、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评估、每人一手册的“五个一”机制。
针对夏季臭氧污染,南京组成了25个工作组,每天开展巡查,8月份以来共检查企业764家,发现问题企业207家、问题314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61家,立案查处33件。南京市还邀请中国环境科学院原副院长柴发合等顶级专家,整合省市环科院、监测中心及气象部门力量,组成南京“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建立臭氧污染形势分析及管控效果评估的每周会商制度。
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南京正以狠抓40条攻坚措施落地落实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系统治理、精准施策、高效突破,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