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碳排放 » 碳交易 » 正文

民盟海南省委会关于探索海南国际碳金融市场构建的建议

日期:2020-08-21    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0
08/21
13: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金融 碳交易 绿色金融

在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中,海南金融产业应围绕“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重点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企业积极探索开展碳市场交易具有较强实践意义。

一、碳金融发展情况与市场构建条件

碳金融业务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自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已有9个碳交易试点开展地区,推出了近20种碳金融产品,取得了不少成绩,海南企业也做过碳汇交易相关尝试。从国外目前的成功经验来看,欧盟、美国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碳交易所。

二、海南构建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优势分析

(一)利用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实现平台的国际化定位

合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政策优势,向中央申请较为自由的金融政策,打破现有金融及外汇管理政策制约,保障碳金融方面的外汇交易自由,建设具有国际性质的碳金融交易平台,吸引国内与境外投资者,就能够突显海南碳金融平台的竞争优势,甚至能超越国内其它碳金融市场。

(二)突出区域森林绿碳和海洋蓝碳资源优势

推动海洋碳汇核算研究,健全其计算标准,并引导蓝碳在碳汇市场的被认可度,使其逐步纳入到碳汇交易体系中。海南建立碳金融交易平台,可以充分服务于我省绿碳和蓝碳的资源优势。

制度的思路是:明确碳汇交易主体、碳汇交易合同的属性、碳汇交易的主客体,建立碳汇交易中介第三方服务机制。

三、海南构建国际碳金融市场尚存在的障碍

(一)制度建设尚未健全,碳金融激励机制需明确

海南省已出台一些绿色金融政策措施,但有关绿色金融或针对碳金融都没特别提及,工作很难开展。

缺乏本土化的碳基金,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就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财政政策并未有效的跟进,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普惠式补贴政策来提高绿色产业的经济价值,难以有效的调动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

(二)相关金融市场发展落后,缺乏绿色金融中介机构

目前海南“绿色金融”服务主要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大多数金融产品以面向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为主,而面向企业,针对个人、家庭的绿色产品基本没有,金融产品的覆盖对象范围较小,难以渗透到全省社会各个领域。

目前海南省能够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服务机构非常稀缺,同时也缺少独立的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环境风险评估机构等,国际化服务水平较低。

(三)专业领域的金融人才缺乏,发展基础较薄弱

海南发展绿色金融从全国角度来看属于落后水平。对社会资本、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较低,未形成明显的金融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支撑碳金融交易平台发展的优势基础。

四、加快海南国际碳金融市场构建的对策

(一)政府引导下构建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体系

国家及海南政府需要加强碳排放及核算交易等方面的法律、监管、考核、信息沟通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协调与配合,提供有利于碳金融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制度基础。

同时,较为自由的金融政策,保障碳金融方面的外汇交易自由,也是支持国际碳金融交易平台构建的重要条件。

(二)碳金融参与主体多元化

一是要扩大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重点要调动证券,保险等非银行机构的积极性,设立专门的碳交易平台,鼓励吸引各类国内外投资人入场。二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绿色金融产品认证机构、绿色资产评估机构、绿色金融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以及环境风险评估机构等专业性的中介机构。三是协调并理顺在整个碳金融发展存在各个利益主体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包括咨询公司与投资者、信用评级机构与银行、银行与投资者等。

(三)碳金融产品及交易工具多样化,创新碳金融衍生产品

提高碳金融市场的吸引力,需要在发展一系列碳金融基础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发行碳金融衍生产品,既有信用交易和碳现货交易等基础性碳金融工具,也有碳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碳基金、碳保理等衍生性碳金融工具,提高金融交易活动的便捷度和灵活性。

(四)防范金融风险

碳金融与金融危机类似也存在诸多风险。要避免投机者频繁出售打包碳配额,从而产生次级碳。另外,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后,如果利用政府的权威性为碳金融产品提供信用担保,会导致一些被授信的产品量与实际交易的需求量相冲突,产生证券化风险。因此,在证券化过程中信用评级仅仅是依据简单的财务模型,不够严谨。

为防范以上碳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实施价格柔性机制的同时审核泡沫发生的可能性,防止碳金融资产价格过度波动。规范第三方认证机构,制定其工作指南,复核结果。设置实名认证,设定处罚条款,创新信用评级机制。加强监管,明晰各业职责,避免监管缺失。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