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我国“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已经全面超额完成。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PM2.5未达标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均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要求。
此外,2020年全国PM2.5、PM10、臭氧等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均明显下降,其中臭氧浓度自2015年以来首次实现下降。从重点区域看,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总体基本达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PM2.5和臭氧浓度仍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全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主要发生在冬春交替时段,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十四五”期间 PM2.5同比再下降10%
发布会上,刘炳江还介绍,今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编制实施“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并推动PM2.5与臭氧浓度共同下降,实现协同控制。
近年来,我国臭氧浓度逐渐上升,主要原因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此外,近年高温少雨的气象条件也有利于臭氧生成。下一步,将加快补齐臭氧污染治理短板,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
生态环境部:将完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运行补贴政策
生态环境部表示,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累计完成了2500万户散煤替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财政部等部门,研究进一步完善清洁取暖稳定运行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运行补贴政策,指导各地精准施策,更多照顾低收入家庭和困难户,进一步研究完善采暖气价电价优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