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初始,我国人大代表马少斌再次提出有关垃圾回收的问题,我国应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立法立章,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认为现阶段应该逐步从鼓励倡导转向立法立章,以及设置配套的专职管理机构,从机制制度上保障垃圾分类有效推行,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2年两会初始,我国人大代表马少斌再次提出有关垃圾回收的问题,我国应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立法立章,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从再生塑料市场发展至今,废塑料的回收一直是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痛点”,自2019年起国家尤其重视废塑料本土化回收,诸如2019年上海7月份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相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以及目前陆续建立以政策为主导,以回收站点为基础,建立分拣、加工中心,以集群化的分拣中心及加工中心为节点,形成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网络和产业链条。
综合上述各项落地方案,但就目前市场现状来说,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垃圾分类回收落实力度欠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甚至包括更大旅游景点,越是人口流动性大、密集性强的地区,垃圾分类徒有其表,对垃圾回收站工作强度并无明显缓和,据市场人员反馈,毛料市场货源越来越紧,这也是对再生塑料来说,成本压力长期居高难下的主要原因;二,废塑料回收从业者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回收站的消退,年轻人从事塑料回收行业的人数寥寥无几,而从业者的减少,导致整个行业匮乏,更多的废塑料制品流向垃圾站,加重了其一问题的工作强度。
要想真正做到垃圾的循环利用,就需要以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重点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完善垃圾分类运收系统
合理布局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加快补齐分类收集转运设施能力。各地应明确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的设施建设目标及任务,逐级落实,稳步推进设施建设,并有效衔接分类投放端和分类处理端,避免垃圾“先分后混”。
截止2022年,我国共有46个省市开始启动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处理方案,垃圾分类回收已遍布各个省市、乡镇。但由于乡镇管理程度低,监管力度难以得以控制,因此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利用率仍不及其他国家,但较2021年相比,垃圾回收利率有所提高,厨余垃圾分类率为22.05%、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为45.08%。
以废塑料为例,目前废塑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填埋、焚烧、遗弃、回收再利用。全国塑料报废量达到7410万吨,回收再利用只占30%,填埋占32%,焚烧占31%,遗弃占7%,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对环境、土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不断重视,我国对废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系统正在进一步的完善,无害化处理方式也正在不断的推荐,再生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将逐步增加。
(二)加快焚烧处理设施建设
我国应紧扣垃圾分类处理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以焚烧为主的技术格局,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城市建设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加快建设焚烧处理设施,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地区,鼓励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焚烧处理设施。
(三)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
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的原则,鼓励建设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推广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发挥环境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功能,打破跨区域协同处置机制障碍,推动市政污泥处置与垃圾焚烧、渗滤液与污水处理、焚烧炉渣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焚烧飞灰与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等有效衔接。有利于促进各处理设施工艺设备共用、资源能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责任风险共担,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处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稳步提高设施发展水平。
做好垃圾循环利用,可充分挖掘资源再利用价值,做到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与此同时也就做到了减量化。马少斌认为现阶段应该逐步从鼓励倡导转向立法立章,以及设置配套的专职管理机构,从机制制度上保障垃圾分类有效推行,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