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节能 » 工业节能 » 正文

上海:节能降碳工作显成效

日期:2022-06-17    来源:环资司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2
06/17
17: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达峰 节能减排 碳中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节能降碳工作成效显著。

一、构建市区结合的能耗双控体系

一是对市经信委、市交通委等部门和各区下达节能目标,同时发布年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明确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制定区级政府节能降碳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压实年度目标责任,并通过目标完成“晴雨表”、季度联席会议等措施加强过程管理;三是对全市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全面分解下达目标并开展考核,推进市区共管、压力传导,为部门和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抓手;四是强化节能减排政策支持,重点推进节能低碳改造、新能源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污染减排等项目,累计支出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财政资金超过300亿元(其中节能低碳方面约100亿元)。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源头把关

出台《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沪府发〔2017〕78号)、《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验收管理办法》(沪发改规范〔2018〕5号),通过与能耗限额、合理用能指南、《上海市能效指南》等标准和文件进行对标管理,把好产业政策关、能效标准关,强化节能验收环节要求,实现闭环管理。

三、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完成分散燃煤治理,落实重点用煤企业管理,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约31%。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引进消纳国内可再生能源,除长江水电外,积极规划建设新的风光电源基地,本地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增速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分别达到12%和18%。

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落后产能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不断强化落后设备淘汰与节能技改,推进工业企业“百一工程”,深入挖潜存量项目,重点行业、产品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强调“满足必需、功能聚焦、布局均衡、高效绿色、性能突出”建设要求,严控数据中心总量规模。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园区创建,落实能效提升、循环利用、产业链耦合等绿色管理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加,现代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中芯国际、华力二期、和辉光电二期、特斯拉等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五、持续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施工及装配式建筑,细化深化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工作,持续推进建筑能耗监测。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印发《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管理规定(暂行)》,对符合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给予容积率和资金奖励。累计推进绿色建筑2.8亿平方米,落实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600万平方米,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项目42个、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全市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覆盖楼宇达2100栋,覆盖面积达9900万平方米。

六、稳步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持续推进绿色公共交通工程建设,持续改善慢行交通附属设施,加大电动车推广力度及配套充换电设施建设,推进多式联运、水铁联运、甩挂运输等运输模式。实施飞机发动机改造、小翼加装、船舶发动机改造、外形流线型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推广LNG集卡及内河船舶,启动绿色港口岸电示范区建设。至2021年底全市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达831公里,推广新能源车累计超过67.7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50万个,配备岸电受电系统的内河营运船舶占比达66%。

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印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相关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支持本市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项目提供土地保障和资金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能级稳步提升,全市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达到99.7%,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可回收物基本实现“点站场”三级网络覆盖,餐厨废弃油脂实现全流程管理和全量回收利用,原生生活垃圾已基本实现零填埋。

八、支持重点区域和企业低碳转型引领

制订《上海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持推动“一岛一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组织编制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实施方案,支持宝武集团科学制订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重点区域率先低碳转型,推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试点样本。积极筹办上海碳博会,聚焦低碳技术、产品和成果推广,搭建产业链贸易平台,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行业标杆性展会。

九、持续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

深化本地碳市场建设,上海碳排放企业连续8年100%完成履约。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2021年7月16日顺利启动上线交易。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探索试点排污权交易。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印发《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浦东新区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进浦东新区绿色金融立法。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