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大气监测 » 正文

近十年来我国湿地碳汇功能显著提升 生物多样性提升

日期:2022-12-28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璐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2
12/28
09:5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12月27日发布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其中,《中国湿地研究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我国湿地碳汇功能得到了显着提升。目前,我国草本沼泽植被地上总固碳量约为2220万吨,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99亿吨。

我国湿地退化消失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提升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洪水、补给地下水等诸多独特的水调节功能,以及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固碳、控制污染等生态环境功能。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省或自治区。

《中国湿地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形成,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开展,我国湿地退化和消失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我国现有典型湿地植物1691种,其中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73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湿地植物370种,其中经济植物273种、环境保护类植物90种、种质资源植物80种。

我国现有湿地水鸟296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91种。湿地恢复显着提升了植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水鸟数量。2012年以来,我国主要湿地区鸟类多样性和数量均有所增加,通过栖息地恢复、食源增殖等恢复与保护措施,东方白鹳等国家重点保护种群正在逐步恢复。

报告建议,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区域调查评估,加强珍稀水禽等濒危动植物、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的保护,形成稳定的保护空间格局。

近十年来,我国湿地碳汇功能显着提升

报告称,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湿地保护和修复的重视,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湿地补水等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我国湿地碳汇功能得到了显着提升。目前,我国草本沼泽植被地上总固碳量约为2220万吨,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99亿吨,其中东北湿地区、青藏高原湿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湿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3亿、53亿和13亿吨。

报告建议,实施国家尺度湿地碳增汇计划,提升泥炭地、滨海盐沼、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助力实现“双碳”战略。

中国红树林总面积基本恢复到1980年水平

我国湿地保护体系也日趋完善。截至2021年,全国已建立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多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至2020年,我国建设国家湿地公园605处(试点),通过验收576处。

中国湿地总面积减少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2015-2020年间,湿地总面积呈现恢复态势,5年间净增903平方公里,尤其是红树林面积恢复成效明显,中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基本恢复到1980年水平。

建议开展全国湿地分类分区保护

报告建议,加强区域协同与湿地资源整合优化,在松辽流域、长江流域、青藏高原等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区谋划建设以不同湿地类型为主体的国家公园。

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全国湿地分类分区保护,加强针对东北山区和青藏高原泥炭地、东北平原草本沼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长江中下游湖滨湿地等主要湿地类型和重点分布区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实施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创新“湿地银行”等机制与政策,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我国湿地长效保护体系。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