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监测 » 正文

空气质量历史最优,江苏常州提升“含绿量”助推“含金量”

日期:2023-03-03    来源: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3/03
12: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环境质量改善 空气质量 环境监测

“蒹葭一望暮苍苍,长荡湖头烟水长。”据江苏省常州观鸟爱好者群体常州自然观察团2月发布的《长荡湖湿地鸟类观察》,2022年,长荡湖湿地共观测到鸟种18目53科22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白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和青头潜鸭。相比2021年,观测总鸟种数略有上升。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近年来,常州市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不断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新图景。”常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倪小明说。

“三大保卫战”,迎来环境质量改善的历史性突破

2023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给常州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充分肯定2022年常州市为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作出的突出贡献。

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复信中表示,全市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高水平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贡献常州力量。

两封信的背后,是常州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的新的历史性突破:2022年,常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五,七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质国省考断面双达标,省考断面优Ⅱ比例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

2022年,常州坚持迎“蓝”而上,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最优成绩: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全省唯一一个空气质量五项主要指标全部改善的城市,其中二氧化氮、臭氧改善率全省第一,PM2.5、PM10、优良天数比率改善率全省第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1%。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深化工业源减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加快实施“绿色车轮计划”等协同努力。

同时,常州坚持向“水”而生,2022年,常州通过“碧水保卫战”,让“新鱼米之乡”不断从蓝图跃向现实: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双达标,Ⅱ类水质同比提升25.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主要入湖河道总磷、总氮均值分别同比下降11.8%、13.1%,洮滆两湖总磷分别同比下降18.1%、12.3%,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

常州“净土保卫战”也打得有声有色。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农业面源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92.3%,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8万亩,溧阳市庆丰村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方创成“江苏第一方”。

绿色转型,让城市发展“含金量”更足

作为兔年新春“第一会”,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对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新能源之都,常州已蓬勃成势。目前全市新能源领域形成“发电、存储、输送、应用”产业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产值超5000亿元。“

高歌猛进的新能源之都建设,助力常州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转型的“含金量”:2022年常州工业总量首次破2万亿元,跃居全省第三。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近年来,常州市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扩展城市发展“含绿量”:通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市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4.53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155.37万千瓦;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全市全面落实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30条政策,积极培育14家省级“绿色发展领军企业”、22家省级“绿色工厂”,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得到全面推进,2022年整治提升“危污乱散低”企业2569家、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5万亩,获批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改革试点。

随着钟楼区被命名为第五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常州市各辖市区均跻身“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列,常州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的进程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2年,常州市的生态建设就取得了诸多突破:溧阳市天目湖镇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生态文明奖”的单位,溧阳市、新北区入选全省首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金坛区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修复省级试点通过验收……

通过多年努力,“生态绿城”已经发展为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2022年,常州市始终坚持“为城乡持续增强生态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产品”为核心,实现增核10614亩,扩绿641.5亩。生态绿城项目建设使得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和碳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同时为常州市民提供了一批优质生态产品,让“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幸福宜居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固本强基,环境治理能力跃上新台阶

《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经江苏省人大批准后,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与此同时,《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完成立法调研,《常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成了修订。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法律屏障,常州不断打造实践样板。

2022年,紧扣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自我要求,常州积极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当年10月,《常州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出炉,对全市未来3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至少建成11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形成水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

蓝图美好,更需当下的日夜奋进。2022年,常州市推进实施年度69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58.07亿元,年内应完工的48个项目均已完成。

2022年,常州市编制完成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全力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推进“美丽常州、生态中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常州市加快构建有机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实施15个重点项目。建成9个集中收集点,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4072家,收集各类危废4981吨,初步解决小量危废处置难、处置成本高等问题。

生态环境测监控能力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22年,常州市持续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12个工业园区上下风向建成24个环境空气VOCs站点和380个微站点,完成2844家排污单位自动监测监控联网和397个秸秆焚烧视频监控联网,建成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平台并完成试运行。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