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科研院副院长吴瑜红带来题为《村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的思考与建议》的演讲。报告分析了村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的背景与意义,并分别介绍了在项目和管理部门两个层面上的实现村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
吴瑜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科研院副院长
村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背景与意义
村镇污水治理难度大,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均存在许多痛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多部委“十四五”规划中对村镇污水治理提出要求,例如,水利部《“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提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现在的83%提升到88%。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有条件的地区城乡统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也强调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短板和难点。未来,引导村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可以说是国家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村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措施(具体项目的层面)
在具体项目层面构建质量和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以项目产出和项目管理两大方面作为评估指标,细分出具体评估对象和内容。
其中有4项针对村镇污水治理痛点问题的重要评估指标,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1.污水厂进水量、负荷率
负荷率偏低的原因一是产业规划调整;二是农村、乡镇人口机械减少;此外还有较多外出务工人员;三是“重厂轻网”,管网不配套,支管和接户管数量不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提质增效的措施:
合理确定新建污水厂规模。按照常住人口,参考实际用水量确定。对于旅游型建制镇,或者因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造成污水处理规模出现周期性巨大波动的情况,根据日常处理规模和满负荷处理规模的比值,合理确定处理设施的分组,以适应不同的水量。
改造规模偏大的已建厂 。重新论证进厂的污水量,核算现有构筑物的水量负荷和运行参数,实施“减量增效”改造。通过工程措施适度缩减处理规模,或对现有污水设施进行合理分组,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提升水处理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完善配套管网 。有合流制的管网逐步实施分流制改造;现有输送污水的明渠、暗渠改用承插式或焊接的管道;完善支管网、接户管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做到因地制宜,施工要保质保量。服务范围内排水用户应接尽接。
2.污水厂进水水质、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主要问题是因管网渗漏、化粪池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的浓度过低问题;部分水质波动较大; 出水水质则是能否稳定达标的问题。部分村镇污水厂因进水浓度过低、C/N比失衡或冬季水温低,需要补充碳源才能维持生化系统正常运行,造成运行成本较高。
提质增效的措施:
管网:建设期 。重视管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钢筋混凝土管推荐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接口形式 化学建材管道应对环刚度提出明确要求 管理部门进行管材和施工质量抽查,提高质量,减少渗漏 。
管网:运营期 。强化污水管网巡查、维护力度,及时处理管道老化、破裂、淤积堵塞等问题。
污水处理厂 。科学预测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选择适宜的工艺。污水厂实际进水水质浓度长期偏低,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区域,工艺选择时充分考虑实际污水水质和低温环境情况,选择处理效果稳定的工艺。确实需要投加碳源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通过试验合理选择碳源,控制运行成本。
3.设施设备运行状况
设施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与污水处理效率息息相关;出现故障,轻则影响出水水质,重则造成环境或安全事故。
提质增效的措施:定期保养维修设备、巡视检修厂内栏杆、盖板等,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4.成本控制
分析成本组成及各项成本的占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优化工艺运行,降低运行能耗;(2)精确计量,合理控制药剂费用;(3)定期保养设备,减低维修费用;(4)加强人员管理,降低管理成本;(5)利用外包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规模效益。
村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措施(管理部门的层面)
1.建立系统、统筹的思路
把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整体考虑、集中处理,也可以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光伏发电产业等互相衔接、统筹推进。有利于减少各自独立建设时的重复投资,缓解资金压力,同时能更合理的利用污水中的资源,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省级、县级层面上协调更有效。
2.坚持厂网一体,建管一体
针对管网建设不配套、进水浓度低等突出问题,坚持厂网一体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同步考核。既能避免管网与污水处理规模不配套的矛盾,又有利于后续整体考核,还能弥补管网项目无经营性收益的缺陷。
3.筛选、整合或开发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装备)
关注点既要考虑集中处理模式,又要兼顾分散处理模式;
特殊情况:有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地方
特殊情况:高寒高海拔地区
4.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机制
根据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特点,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机制。
集中处理模式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培养专业队伍,或是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营。
分散处理模式以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营更具优势,考虑规模效应。
5.完善运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考核的重心放在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上;评估指标建议给予试行期,根据评估情况动态调整优化。
6.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村镇居民的环保责任意识和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既要做好宣传,更要做好建管工作。通过改变村镇发展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大家从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体会到幸福感。
7.加强技术指导,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污水治理专家库。
加强对接沟通,对村镇污水治理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8.完善并积累村镇建设的基础资料
组织开展村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测绘工作,对各镇、各村、各居民点的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情况进行详细勘测,在地形图上标注信息,存档;后期有新增设施,及时更新;
再与监测数据结合,就能向数字化智慧化推进。
9.探索建立运维管理平台
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及时汇总分析动态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