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VOCs » 正文

渔业碳汇交易的探索

日期:2023-08-21    来源:碳中和指北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08/21
09: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海洋碳汇 二氧化碳 海洋生态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每年清除约30%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当前,发展海洋碳汇(蓝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基本建立起了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框架,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在海洋碳汇中,以海水养殖贝类、藻类等为重点的海洋渔业碳汇(以下简称“渔业碳汇”),对于世界第一渔业大国——中国,有独特的意义。作为渔业大省,福建在渔业碳汇基础研究、增汇关键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等方面,率先迈出了探索步伐。

“蓝碳”实践的福建破冰

今年6月20日,全国首个海洋碳汇现场实地认购在福建东山县举行。一起危害海洋生态犯罪的涉案当事人,与东山县下西坑蓝碳经济服务中心签订了碳汇认购协议书,自愿认购碳汇10.5万元,用于海洋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

2021年至今,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全国首例以海洋渔业蓝碳赔偿渔业生态环境损害的案件、全国首场通过海洋碳汇实现零碳排放的大型展会、发放全国首张海洋渔业碳票……一个又一个“蓝碳”实践在福建破冰。这些碳汇,大多来自海带、牡蛎等海水养殖产业中的高碳固碳品种,属于渔业碳汇。

渔业碳汇,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生物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形成的碳汇,以非投饵料的贝类和藻类养殖为主。藻类、贝类通过光合作用或滤食浮游植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厦门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的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的技术支持就来自这里。

“2009年,联合国正式提出‘蓝碳’概念。至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是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相较盐沼和海草床碳汇,红树林碳汇的监测与核算方法相对成熟。”海洋三所研究员颜金培告诉记者,因为我国的海水养殖面积、总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所以拥有发展渔业碳汇的资源禀赋优势。

《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水养殖面积为2074.42千公顷,其中贝类和藻类养殖面积合计占比近七成;海水养殖产品2275.7万吨,其中贝类和藻类占比超80%。

“经初步评估,我国海洋渔业碳汇储量超400万吨,数量可观,且年年养殖、潜力巨大。同时,相较于陆地‘绿碳’生态系统,海洋养殖贝类、藻类储碳周期较长,特别是贝类固碳时间可达数千年之久。”颜金培表示,作为世界渔业第一大国,我国加快探索、建立被国际认可的渔业碳汇基础理论、评估方法和实现路径,有望填补国际空白,实现“弯道超车”,提升“蓝碳”效能可以增加中国在国际环保事务上的话语权,进而扩大国际影响力。

渔业资源丰富,是福建的禀赋。根据《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年福建省海水养殖贝类产量超3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3%;藻类产量12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6.9%,在全国各省份中分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作为渔业养殖大省与“生态优等生”的福建,发展渔业碳汇有天然的优势与动力。目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渔业碳汇都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当仁不让,福建率先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逐步拓宽应用场景

近年来,水产品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渔业大县连江,在“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下,也正在寻找突破的可能。

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在连江县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的推荐下,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亿达食品是一家集海产品养殖、生产、精深加工、销售贸易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养殖海带。

8月,记者在公司自建的渔业碳汇科普馆中,看到了丰富的渔业碳汇知识以及公司参与完成的全国首例渔业碳汇交易等信息。

“之前,大家都不太懂渔业碳汇是什么。”公司总经理邱碧香告诉记者,经学习了解,觉得渔业碳汇不仅能给公司和农户带来多一份收益,且前景广阔,还能助力生态保护,于是欣然答应。

2021年底,海洋三所的专家来到亿达食品位于连江东洛岛海域的近3000亩养殖基地,对海带养殖的增汇量进行认证与核算。

核算的依据正是2021年6月出台的《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具体说来,采集幼苗与成熟海带样品、洗净、烘干后研磨,用元素分析仪测定藻类的含碳率,算出幼苗与成藻的含碳量,评估海带生物体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碳储量变化。”颜金培介绍说,测算出该基地养殖海带每年的可移出碳汇量约为6000吨。

2022年1月1日,亿达食品的这批6000吨的渔业碳汇作价12万元,售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用于兴业银行与厦门航空推出的“碳中和机票”活动,并由海洋三所出具核查报告。从碳汇认证、评估,到交易,再到碳中和,全国第一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就此完成,实现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零的突破”。

由此探路,渔业碳汇交易实践在福建各地多点开花。

在“发源地”连江,实践格外活跃。2022年5月27日,通过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亿达食品的7000吨渔业碳汇被非法采砂人员以10万元认购,用于生态修复,完成了全国首例认购海洋碳汇进行替代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司法案件。

2022年6月,连江县金融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大会暨海洋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会,创造了全国首次县级由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的“零碳”会议。

2022年9月28日,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以数字人民币支付2万元的方式,向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购买1000吨海洋渔业碳汇,完成全国首笔用数字人民币采购海洋渔业碳汇。

收获了多笔海洋碳汇收入的邱碧香说:“不仅卖海带,还可以卖空气,坚定了我们继续做大做强海带产业、继续保护好海洋资源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11月,连江县人民法院、连江县人民检察院与福建(连江)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签订《连江县海洋碳汇交易生态司法保护共建协议》,通过“生态司法+碳汇交易”,探索蓝碳的新应用场景。

今年6月,在海峡(福州)渔业周举行的海洋(渔业)碳汇高峰论坛上,邱碧香代表亿达食品收到了全国首张由海洋与渔业部门备案确认的蓝色碳票,涉及约171.8公顷蓝色海域,折算成碳减排量27456吨……

截至目前,连江县累计碳汇交易量超过6万吨,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接连产生的渔业碳汇交易,为海洋养殖业增加了‘绿色收入’,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力促进海洋碳汇的市场化交易进程。”连江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黄齐明表示。

但在实践中,难点、堵点也逐一浮现,连江的探索走向更深更远处。

规范变现市场秩序

目前国际上,尚无被广泛认可的海洋碳汇评价标准体系。从市场交易的层面来看,海洋碳汇交易尚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各类型的项目实践仍是以地方先行试点为主。

对于海洋碳汇而言,持续多年的生态碳汇带来的固碳量,可能还比不上改造工厂里的一条生产线带来的碳减排量多,现行的评估核算费用大于交易作价,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碳汇的价值不高,它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任何工业产品无法比拟的。

尽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很多机制已在建设之中。2022年2月21日,《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发布,2023年1月1日,《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正式实施,都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行业标准空白。其中对贝类、大型藻类等海洋渔业碳汇核算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作出规范,让渔业碳汇的核算逐步有标可依,有助于其更好地作为金融产品标的参与市场交易。

“近年来我国诸多沿海县市都在加大对海洋碳汇的布局,我省在渔业碳汇标准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颜金培表示,国家主管部门虽已发布部分渔业碳汇标准,但整体上体系尚不健全,渔业碳汇方法学研究仍然需要深化。

我省试点工作也逐步蹚入深水区。今年5月底,《福州市连江县海洋碳汇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由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和连江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联合颁发,力图打通碳汇从开发、认证、交易到抵消的关键环节。“在总结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补足短板,促成交易的规范化、制度化。”黄齐明说,复盘前期试点交易,发现存在追溯机制空缺,譬如碳汇权利人是否实现了合法确权,有没重复交易等等,因此针对性地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渔业碳汇前期确权,该如何登记、交易,形成闭环?连江县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洋养殖碳汇凭证——“蓝票”概念,规定其依据国家《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办法》,经第三方机构监测评估、认证,海洋与渔业部门备案,海洋碳汇交易部门登记的海洋碳汇量而制发的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赋予抵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其中的备案环节就是补齐权属方面的短板,由政府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许可证核实后进行备案,保证海域合法使用,并有养殖事实,更加可信。

此外,海水养殖藻类,例如海带生长期短,受到气候等因素影响,变化多。如何杜绝重复申报、交易?“海洋碳汇用于抵消相应碳排放量后即予以注销,不再参与市场流通,更严密的追溯机制将实现全过程监管。”黄齐明说。

为促进渔业生产转化为碳交易产品,连江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福州(连江)碳汇交易服务平台,依托连江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建立海洋渔业碳汇和林业碳汇开发、测算、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目前,连江正在开发“蓝碳宝”微信小程序,设置了全县域碳汇登记、交易,供需发布和交易公示等功能。未来在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的数据实现对接的同时,小程序还会上线“我要购碳”板块,普通人也可自愿购买,提供一个公众参与碳汇交易的平台,培育海洋碳汇的普惠市场。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碳汇负责人李杨透露,海洋碳汇的评估主要依托第三方机构,“参照绿碳的交易体系,我们也正在指导地方,探索性引入第四方,对渔业碳汇评估结果进行认证,让碳汇核算更加规范、可靠”。

目前,海洋渔业碳汇的种类局限于藻类和贝类个别品种。李杨说,福州市计划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海洋碳汇资源调查和价值评估,摸清海洋碳汇资源家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贝类、藻类、红树林、盐沼泽、海草床等多类型海洋碳汇产品交易试点。

除了谋划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共建福州市海洋碳汇交易系统之外,福州市还将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创新“碳汇贷”“碳汇指数保险”等海洋碳汇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海洋碳汇市场化交易体制机制。

减碳固碳,是一篇系统性、复杂性的大文章。去年9月,连江发布了全国首个海洋渔业碳汇建设体系。目前,按照“1+3+1+N”模式,连江正在全力进行体系建设,即开展海洋渔业碳汇的机理机制研究;指定监测技术规范、核算技术指南、交易价值评估技术指南3个标准;建立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平台;实施一批项目和工程。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根据《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指明的方向,让自然与经济共“蓝海”,福建的探索仍在路上。

加快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

近年来,“蓝碳”成为火热的新名词,其中海洋渔业碳汇更是一个前沿领域。福建依托海洋禀赋优势,在渔业碳汇交易上开全国风气之先,不仅种类涵盖海带、牡蛎等贝类藻类主力品种,还在零碳会议、司法生态补偿等领域积极探索。可以说,围绕完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挥海洋特别是渔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福建作为“生态优等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随着试点工作深入,改革必然要面对诸多困难和堵点。作为福州海洋碳汇试点县,连江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思路,在县域内合力进行“补链强链”,搭平台、出办法、强产业,建立完善海洋渔业碳汇监测、计量、核查、评估体系,并且着力培育普惠市场,提高社会对“蓝碳”交易的认知度,为海洋碳汇能力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于碳交易市场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碳交易市场各方面也将不断完善。海洋碳汇巩固提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将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相信,发展渔业碳汇,福建将更有作为。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