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碳排放 » 正文

上海环交所碳交易细则公布 碳价和节能减排价格会逐步贴近

日期:2021-07-16    来源:国际金融报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07/16
11: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二氧化碳当量 碳市场

在碳排放交易启动之前,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进一步就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等事项做了详细规范。

比如,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交易时段与A股相同,且云端平台已经接入5300多个工商业能耗大户。

交易细则公布

在试点阶段,分别在7个省市有交易场所。然而,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易机构”)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具体如何交易?根据规定,确定挂牌协议交易的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涨跌幅在上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开盘价为当日挂牌协议交易第一笔成交价。当日无成交的,以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收盘价为当日挂牌协议交易所有成交的加权平均价。当日无成交的,以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

交易时段方面,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交易账户也有具体规定,比如,每个交易主体只能开设一个交易账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申请多个操作员和相应的账户操作权限。交易主体应当保证交易账户开户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和有效。交易主体应当妥善保管交易账户及密码等信息。交易账户下发生的一切活动均视为交易主体自身行为,由交易主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根据规定,首批参与交易的企业主要来自电力行业。根据排放量每年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准入门槛,首批共纳入2225家企业,碳排放总量达到40多亿吨,规模将超过世界任何一个碳市场

碳价和节能减排价格会逐步贴近

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朱伟卿一直跟踪我国碳市场发展,她的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统一之后,近期本公司业务量迅速增加。”

“碳市场越来越大,参与方也越来越多,我们的业务量也随之激增。与试点时期相比,当时企业参与度不高,业务需求很少,也限制着我们服务端的业务量。然而,全国统一市场后,首批电力控排企业都要参与进来,企业双碳目标的制定,对排放进行评估、管理和履约等环节都需要专门的服务公司来帮助企业完成。企业到底有多少节能减排空间,是结构化减排还是技术减排、市场化减排又或是管理减排,都需要我们进行前期数据分析。而那些拿到市场配额的企业,也需要进行碳资产管理。因为是新事物,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配额放在账上,如果不懂资产管理就会形成浪费,如何盘活这些资产。就需要宝碳这样的企业来进行专业服务。”朱伟卿表示,在行业积淀数十年之久,宝碳能参与到本次碳市场交易的环节绝不止以上环节。

在欧洲进行碳交易市场建立时期,留学归国的朱伟卿就开始投入这一市场的开拓。在创业的十一年间,宝碳集团已经累计开发了近百个项目,碳资产的储备也遥遥领先,并创造了碳行业许多个第一,比如,发了中国第一个碳基金,做了中国第一个碳信托、第一个碳质押、也做了第一单的CCER交易。

如今,重大政策机遇再次迎面而来,朱伟卿非常看好碳资产管理这一业务。“后期各项金融工具也会出现,我们的业务量肯定会增多。因为控排企业基本都是集团化公司,对他们进行双碳服务,提供碳基金、信托、碳质押等金融服务工具,都离不开宝碳这样的服务公司。”朱伟卿坦言。

展望我国碳市场该如何发展,朱伟卿表示,“我国之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体量太小,仅仅2038家企业参与,12亿吨总排放量,交易量偏低。在试点时期,配额是地方政府免费发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流行性偏弱,预期也不强。但是,6月底全国统一市场之后,第一批电力企业总配额就高达40亿吨,已经是试点企业的几倍之多。等八大行业全部进场,她预计配额会增至上百亿吨,体量足够大。而且全国统一发放配额,涉及到立法层面,流程逐步细化,许多机构参与进来,预期会越来越好,而投资就是看重预期。参与的机构越来越多机构,流动性溢价就会释放,碳价格才有望提高。

“按照目前形势就判断我国碳价格太低还言之过早,也不适宜与国际对比交易价格。不过,预期来看,我国一段时间内碳价会持续攀升,因为与节能减排成本挂钩,对控排企业而言,要么做节能减排,要么购买碳指标。而节约一吨二氧化碳平均成本是258元,企业会衡利弊衡思考,到底是花三四十元买碳,还是花260元来节能。我个人认为,碳价会向着节能减排价格慢慢贴近,只有碳价高了,企业才有动力去减排。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