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提前谋划,分类施策,抢抓草种生长黄金期,坚持“封、种、改”等多项技术措施结合运用,全面加强草原生态脆弱区综合修复治理,全力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提高草原生态质量和固碳能力。
一是健全项目管理体制。以林长制为抓手,将草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项目统一纳入年度国土绿化总体布局中,作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的考核范围,严格落实“四制”和定期调度等制度,为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夯实项目技术基础。为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和专家指导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实施区域和修复治理模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邀请相关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实施地块,针对项目建设实操技术、关键步骤等进行具体指导,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依据审核批复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措施,下派驻点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切实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坚持用最严格的封育、最优质的草种、最适合的混播模式、最有效的施肥,将围栏与改良相结合,修复与保护同推进,及时安排草原管护队伍,对项目区进行不定期巡回检查,着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同时,积极开展项目区建后草原监测,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使用严格遵循资金管理规定,强化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按照进度支付,做到“严管理,质为先”,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效益。
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草原生态治理修复资金3300多万元,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0.1万亩,2021年草原生态综合植被盖度为84.11%,较2018年增加0.84个百分点,有效地遏制了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