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统称,由陆地植物进入海洋边缘演化而成,因红树科植物体内含有大量单宁,木材常呈红色,且树皮可提炼单宁作为红色染料而得名红树林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因此又被称为“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
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海岸的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树丛被称为“红树林”。在涨潮时,这些树木有些被完全淹没,有些只有一部分树冠露在水面,而退潮后,树木以及它们脚下的淤泥会完全露出。
随着“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扎实推进,截止2023年7月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均有分布。广东是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区。
红树林既是森林,又是湿地,兼具森林的“地球之肺”和湿地的“地球之肾”的功能,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涨潮时的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退潮时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内景观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1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
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审议通过了关于在中国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中国将以此为平台,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提升中国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深圳也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此外,深圳还发布了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在2022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近一年来,通过我国与相关缔约国和公约秘书处共同努力,提交了红树林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公约常委会的认可和批准。
据悉,“国际红树林中心”将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工作重点,具体包括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
“中国红树林看广东”,广东红树林面积占到全国总数近4成、红树林品种丰富齐全。特别是深圳,近年来执行最严格的红树林管控措施,积极制定相关保护策略,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红树林科研体系及自然教育宣传,红树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有各种憩栖鸟类。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科研合作上,深圳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红树林湿地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红树林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成果显著。
02 红树林修复入选首批CCER方法学
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存在于自愿碳市场,是我国碳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9月1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通过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CCER开始全面重启,庞大市场如期而至!
9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披露,生态环境部正在审核并将于近期通过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或将开放4类项目,包括造林碳汇(含竹林)、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其中后三个领域为首次纳入,CCER项目来源范围进一步扩张。
这一消息后来得到官方确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介绍,上述四个领域的项目方法学“基础较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已于9月上旬,将上述项目方法学建议移交生态环境部内司局及有关部委征求意见,拟于近期视情况由生态环境部发布。
红树林修复属于海洋碳汇,也就是业界所说的“蓝碳”,以前不属于CCER体系,这次被入选第一批CCER方法学,说明国家非常鼓励,潜力也非常大。
红树林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固碳储碳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红树林植被修复项目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植被,增加红树林生物质和土壤有机碳的碳储量,实现二氧化碳的清除,是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03 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
以485元/吨成功拍卖
9月26日下午3时57分,中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在深圳土地房产交易大厦内成功拍卖!
本次拍卖的总碳汇量为38745.44吨,此次交易标的约为总量的十分之一,拍卖起始单价为183元/吨,最终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以485元/吨的成交价竞得,创历史新高!
拍卖所得收入将上缴市财政用于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这意味着深圳在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创新生态治理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有关精神,深圳市积极制定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作为首批自然资源部批复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引进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顶级专家,基于自然保护区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数据,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多部门函调以及多次专家研讨会,开展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的研究工作。
5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加快推动海洋蓝碳价值转化。
为进一步探索蓝色碳汇保险补偿机制实现新路径,7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推动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在深圳落地,创新开发适合红树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保险产品,通过“生态保护+保险机制”有机融合,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珍贵的红树林资源提供“意外险+健康险”双重保护,实现了红树林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结合。
拍卖公告显示,受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拍卖方式公开交易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经第三方机构核证,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约126公顷红树林地保护活动在第一监测期内(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产生的碳汇量为38745.44吨,本次交易标的约为总量的十分之一。
拍卖公告对交易条件、竞买人主体资格要求、竞买申请程序以及确定竞得人的办法等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竞买人主体资格要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及其他组织,本次交易标的不接受联合竞买;竞得人在缴纳成交价款后,可凭《成交确认书》和缴款凭证向深圳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碳汇凭证。日前,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宣传推介会已举办。
竞得人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鹏表示,参与这一历史时刻,共同见证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第一拍、深圳自然资源系统碳汇第一拍,作为深圳人、深圳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未来,将继续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相信通过政府搭建的蓝碳交易平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度参与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来。
开展蓝碳交易试点是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完成自然资源部赋予的试点创新任务之一。此次拍卖不仅会为竞得人颁发深圳市自然资源领域的首个碳汇凭证,还会为竞得人办理自然资源碳汇登记,未来落成的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也会为竞得人预留一席展位。
未来深圳将持续推进碳汇交易常态化,一方面能够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蓝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