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海沧港区积极先行先试,通过实施港口设备全电化、在港船舶岸电化、能源供应清洁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一系列减污降碳工程,实现综合单箱能耗下降36.5%,单位碳排放下降76%。
推进港口设备全电化 降碳减污聚合力
实施龙门吊全电化。海润码头实施传统货运码头“油改电”改造,完成全部龙门吊“油改电”并投入运行,实现箱区内作业由燃油机供电转变为市电供电;实施电池转场改造,采用锂电池为龙门吊转场提供动力,彻底拆除燃油机,实现龙门吊全电作业;实施能量回馈改造,龙门吊采用能量回馈装置,将起升机构下降产生的电能由能量回馈系统反馈到电网,进一步提高降耗效果。经测算,龙门吊单箱作业能耗下降近60%,碳排放降低95%以上,累计减少柴油消耗684.5吨,节能约730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63.4吨、氮氧化物排放63.6吨。
加快流动机械全电化。实施空箱作业设备、水平运输设备全电化,先后投用电动堆高机、电动集卡等设备,2022年新采购44台自动驾驶全电无人拖车,2023年将6台传统燃油叉车替换升级为电动叉车,实现交通车、巡逻车、抢修车等流动机械全电化。经测算,每年可节能596吨标煤,单箱作业能耗下降75%以上,累计减少柴油消耗超过558.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6吨、氮氧化物2.7吨。
实现在港船舶岸电化 清洁能源注动力
开展船舶高、低压岸电设施建设,建有一套高压岸电系统、4座高压插座箱、4座低压岸电系统,实现岸基高/低压供电的全泊位覆盖。对外与各航商签订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优先靠泊、首次使用免费等激励措施协议,对内推行船舶岸电“应接尽接”工作要求,提高岸电接驳率。截至2023年4月,岸电船供服务累计601艘次,供电量53.3万度,代替燃油消耗111.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3.6吨、氮氧化物110.4吨、二氧化硫20.3吨。
图1 高压岸电系统
注重能源供应清洁化 节能增效挖潜力
构建港口绿色电网系统。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部署建设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开展闸口办公楼屋顶光伏发电改造、车棚光伏发电改造项目,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426千瓦,年发电量46.1万度,每年可节能119.8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0吨。此外,大力推进风光互补照明、空气源热泵热水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应用,助力港口绿色电网建设。
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广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等绿色照明,包括堆场高杆灯、设备投光灯、步道灯等各种照明设施。应用堆场高杆灯智能控制技术,按照自然光照情况及生产需要实现智能开关。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实行设备端无功功率就地补偿,采用一级能效比空调等节能设备。开展节能改造,通过改造堆场高杆灯的控制电路,完善高杆灯智能控制技术,推动高杆灯照明能耗下降13%。
图2 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强化运行管理智能化 协同降碳增效力
智能化管理助力产业链节能降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码头智能操作管理系统,作为码头生产系统中枢,实现码头作业智能化。实施港口车辆路径规划与智能跟踪定位,开展通用散货码头水平运输环节流程化提升工作,高效衔接智慧物流平台、网上营业厅等辅助系统,实现码头智能化向物流前端延伸,提高港口物流链效率,降低碳排放,打造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智慧协同的港口物流生态圈,统筹提升产业链节能降碳水平,累计节能29.8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3吨、氮氧化物3.5吨、二氧化硫0.4吨。
智能化运行加速港口低碳发展。实施码头作业全流程绿色智能自动化改造,实现船舶作业智能化、堆场作业自动化,水平运输无人化、电动化。应用自动驾驶水平运输工艺,作业任务动态调整,实现“智能低碳”拖车作业线,每年可节约能源成本2000万元,节能74.5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7吨、氮氧化物8.8吨、二氧化硫1吨。
能效管理打造海运低碳标杆。建立减污降碳管理长效机制,构建能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信息化系统,行业内率先采用能源管理绩效参数工具,聘用第三方服务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减排服务,打造海运领域能效标杆码头。2022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1.8%,综合效率提升10%,节能29.8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3吨、氮氧化物2.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