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VOCs » 正文

碳中和实战:让各行业走上净零排放轨道的五个步骤

日期:2023-12-29    来源:碳中和学习与实践  作者:零碳达人立青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12/29
11: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排放 节能减排

如果不从根本上加速重工业脱碳,就无法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

世界经济论坛与埃森哲合作开发的首个净零行业跟踪系统揭示了挑战的规模,并揭示了各行业如何走上净零的轨道。

解决数据差距将提高解决方案杠杆的可见性并加快进展速度。

推动实现净零成功所需的技术、基础设施、需求信号、政策和投资的行动更加紧迫。

一个工业规模的问题……

如今,工业部门占全球能源消耗的近40% ,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0%以上。钢铁、水泥、铝、合成氨以及石油和天然气五个行业产生了约 80% 的排放量。预计到2050 年,能源和工业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30% 至 80%。如果工业脱碳不从根本上加快步伐,工业排放只会随着需求而增加。这将意味着世界实现净零排放的雄心可能会进一步变得遥不可及。

5大行动助力5个行业实现净零排放

根据追踪者首份报告的见解,以下为工业排放量最大的五个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提出了五项建议:

1. 定义“低排放”生产阈值以引导脱碳轨迹

净零目标对于设定长期目标是必要的,但不足以推动逐年进步。对于基本材料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需要建立排放强度阈值,以确定净零世界中“低排放”生产的样子。这些阈值应与技术无关,并考虑不同的产品规格,例如水泥中的熟料比例或铝或钢中的废料含量。铝管理倡议或负责任钢铁等行业标准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例如国际能源署关于在七国集团成员中实现净零重工业部门的建议)对于定义每个部门内的阈值至关重要。

目前,在所有五个行业中,距离达到 IEA 2050 年净零排放情景中概述的 2050 年排放阈值的差距相当大。

净零目标对于设定长期目标是必要的,但不足以推动逐年进步。

2. 制定公私投资议程以降低清洁技术的成本

许多 低排放生产技术已经得到规模验证,可以大幅减少排放,例如天然气排放量为-80%,水泥加钢铁排放量为-95%,氨气排放量为-100%。然而,这些技术比传统替代技术昂贵得多。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低碳技术在本世纪下半叶之前还无法实现商业化,更不用说具有竞争力了,这意味着钢铁要到 2025 年,水泥和铝要到 2030 年以后。展望未来,规模经济、效率提升和进一步创新可能会降低成本。但这只有在开发更全面的项目时才能实现。公共和私营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此类项目。

3. 促进低碳需求并在生产者中建立透明度和可见度

预计到 2050 年,脱碳行业的资本支出将超过 2 万亿美元。只有低排放产品的需求和绿色溢价能够为生产商和投资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回报,此类投资才能实现。截至目前,消费者支付保费的意愿和能力尚未显现。对于行业利益相关者来说,加强和扩大低排放产品的需求信号至关重要。公共和私人买家的承诺对于提供绿色产品采购量和价格的可见性至关重要(例如先行者联盟和清洁能源部长级 IDDI)。碳足迹产品标签标准还可以帮助区分材料并激励消费者支付溢价。

4. 加强净零政策和法规,为低碳生产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保持全球竞争力是行业领导者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投资高成本、低排放生产设施的先行者面临着竞争地位恶化的更高风险。稳定和雄心勃勃的政策框架对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激励企业进入低碳市场是必要的,而政府则需要促进经济上可行的市场的出现。碳定价与边界调整机制相结合是限制碳泄漏风险的一种潜在方法。其他包括碳合同、优惠公共采购(如加州购买清洁法案)、材料强制要求或配额。

5. 制定风险分担机制、绿色分类法和公共资金,以降低投资风险并吸引资本

英国央行前行长、联合国气候行动和金融特使马克·卡尼今年在达沃斯宣布: “我们需要以数字化转型的速度进行工业革命规模的能源转型。因此,我们需要一场金融革命。”

工业脱碳对资本的需求是巨大的。例如,所需的额外资本支出相当于对钢铁行业40%的资本进行重组。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敞口并加速资本流入,创新的风险分担和融资机制至关重要。多边公私伙伴关系、跨行业和价值链的合资企业、可持续金融分类法以及赠款、低息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的公共资金是为首批商业规模资产吸引资本的必要条件。

全力以赴意味着全力以赴

如果不进行根本性变革,工业排放量将随着工业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全球应全力以赴应对行业脱碳挑战。这意味着全力以赴实现透明度和协作。只有通过集体努力,各行业才能实现净零排放。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