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正文

银江环保:技术与资本双翼下的成长与蜕变

日期:2016-10-12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微信  作者:武红霞 张萍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10/12
10: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村镇污水 五水共治

2016年9月22日,北京的金秋气候凉爽宜人,第六届“中国农村与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盛大开幕。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论坛中隆重亮相,在会议间隙,《水工业市场》杂志编辑采访了银江环保董事长叶伟武先生,从银江环保的创立、成长到不断蜕变,以及发展中业务方向的调整、与资本的结合、村镇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困惑和机遇,以及对银江环保未来的规划,他娓娓道来,为我们描绘了银江环保快速发展的路线图。

叶伟武作题为“分散式水处理解决方案”演讲

十年磨一剑,从设备供应商到综合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2005年成立的银江环保,至今有十多个年头。“为了生存,十年间,我们把上水和下水做了个遍”,叶伟武说。与很多初创企业一样,企业刚成立的那几年,为了企业生存他做了很多努力。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到现在银江环保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艺,并开始走向全国市场。

叶伟武为我们描述了银江环保的发展路线。他说,银江环保是做循环水设备起家的,但是由于循环水项目单体合同小,企业不容易做大,所以业务又向相对项目体量较大的景观水处理领域转移,后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开始不景气,景观水处理的业务方向也受到一定影响,银江环保业务又开始向河道治理领域延展。到2014年,兴源环境参股之后,结合平台公司战略,公司将主营业务锁定在分散式污水治理和黑臭河道治理这两个方向。

经过十年的发展,银行环保具备了全行业的环保资质,有建筑业的市政、机电环保工程承包、一级设备运维甲级资质,同时也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完善的服务团队,而且有60余项自有专利,叶伟武非常自豪地说。通过十年的努力,银江环保实现了从环保设备供应商到水环境综合服务商的成功转型。

“资本+技术”,环保产业最终的发展形态

环保企业的成长,仅仅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还不够,还需要强大资本的助力。2014年,浙江启动“五水共治”计划,其中大部分项目是村镇污水项目,计划要求在三年时间内完成400多万户的截污纳管,有些“政治任务”的意味。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银江环保迎来了发展中的最大机遇。叶伟武向《水工业市场》杂志介绍道,短短两年时间,银江环保就做了2000多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

项目的大量上马,对于发展中的环保企业来说,最紧迫的问题便是管理和资金的来源。资金短缺的背后是其他接踵而来的问题,核心人才面临流失,项目资金“青黄不接”。怎么办?叶伟武当机立断,决定引入外部投资。他说,与兴源环境董事长只见了两次面,我们就很快地达成了A轮融资合作,他们对我们的企业和产品技术都非常认同。可以看出,叶伟武对于这次合作相当满意。

据了解,此次合作,为银江环保带来了400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解决了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多年的摸爬滚打,叶伟武意识到,环保行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未来的环保产业,一定是“技术+资本”模式,这是环保产业发展需求所最终形成的一种形态,他说。

浙江“五水共治”,造就村镇污水处理领域“弄潮儿”

兴源环境的参股,解决了银江环保的资金问题,资本的助力与多年的技术积累,让银江环保成为了浙江五水共治的“弄潮儿”。叶伟武介绍说,兴源环境参股之后,通过并购参股华东地区最大的玻璃钢生产厂商和一家环保物联网公司,其村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该领域的设备化和自动化。据介绍,2014-2015年,银江环保80%左右的收入来自于村镇生活污水治理领域。

随着在村镇领域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银江环保的村镇污水治理经验开始向全国范围辐射。2014年,银江环保作为浙江五水共治领域优秀企业,被引进到河北省参与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并建立中国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教育小镇、邢台市柳洼村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极大认可。截至目前,银江环保已在浙江、贵州、河北、安徽、江西、福建等多个省市成功建设运营2432个村镇污水处理站点。

浙江省村镇治理示范工程˙临安太湖源

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示范工程-河北寿东村

银江环保贵州省环境保护模范工程
 

在村镇污水治理领域的大规模扩张,给银江环保带来了“甜头”,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他们。叶伟武介绍,由于村镇污水项目量多、规模小且分散,项目管理成了银江环保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某些地方政府的付款能力也比较差,很多项目款项不能及时收回。此外,村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管网投资占到项目总投资的60-70%,整体利润低。

面对以上问题,银江环保一方面开始拓展其他的业务领域,如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另一方面开始借助PPP“东风”走项目打包之路。叶伟武说,原来的模式是一个县的污水处理可能有七八家公司在做,相应的会有多种处理工艺。如果将这些项目集中给一家公司来做,整体的成本就会降低,包括后期管理成本,所以,PPP模式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通过PPP模式,银江环保参与了兴源环境琼中500多个村约15亿的污水治理打包项目。

费用来源和项目监管问题是村镇污水运营管理中遇到的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叶伟武提出,很多环保企业明显感觉2016年村镇污水市场蛋糕变小了,这是为什么?他说,不像市政的PPP项目有明确的费用来源(污水处理费),村镇项目没有明确的费用来源。此外收费标准如何界定?污水怎么计量?谁来监管?这些都是很难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落到镇一级政府,就更加不容易解决了。叶伟武说,政府支付风险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更多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他说,贵州黔东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但是银江环保在那里的项目付费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环保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

谈到村镇污水治理的技术需求,叶伟武说,除了一些特殊功能区的需要,农村污水处理的标准总体来说没有必要那么高,应该更多地选择一些低能耗的,容易实施的技术。他说,银江环保这几年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形成了一体化的村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

相对来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度并不大,市面上通行的技术都适用。他提出,环保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还是经济问题。理论上来说,如果不惜代价的话甚至可以把黑臭河道处理成为纯净水。最现实的需求是从占地、运营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村镇污水治理的技术发展方向。

第一,走“相对集中”之路。通过上千个污水处理站点的实践,我们发现,如果采用“大集中”治理模式,管网投资占比会很大。我们与国外情况不同,我们的户与户之间非常近,管道连接就非常容易。而且“大集中”可能需要泵站提升,存在能耗大的问题。

第二,“设备化、标准化”是发展趋势。其好处是,很多技术的问题在工厂里就可以解决。村镇污水项目大多非常分散,不可能配备那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设备化、标准化之后,只要进出水口一接就可以了,且成本低,单户式成本只需5000元左右。

第三,低能耗。太阳能就很成熟。因为村镇项目如果拉电线,会是很大一笔费用,而且后续电费由谁来承担,都是问题。所以尽可能采用微动力的、体积小的一体化设备是村镇污水处理的技术发展方向。

与强者合作,做生态航母级环保集团的“护卫舰”

新的十年,机会巨大,如何把握良机,实现企业发展的再次“飞跃”?这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与兴源环境的合作极大地启发了叶伟武,他在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向外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开始向产业顶端的大型环保企业靠拢。叶伟武强调了“生态圈”的概念,他说,如果像桑德这样的公司是生态航母的话,银江环保可以做他们的“护卫舰”,与其合作。

叶伟武发现,随着环保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跨行业集团进入环保领域,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财力,但是缺乏专业性。而环保项目不是普通的市政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市场化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关注环保公司的技术能力。例如现在东北、北京等地,政府甚至会要求先让专业环保公司来试点,锁定实用技术。项目打包的时候,要求项目公司必须应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

与大公司的合作,正好形成“资本+技术”的合力,对于中小型环保企业来说,其中蕴藏巨大的机遇。大公司打包下来的项目不可能全部自己消化,其中非常专业的部分可以由我们银江环保来实施,他说。这种合作可以是紧密的股权合作,也可以是松散的,先项目合作,然后升级到股权合作,是一个互利互信的过程。

据叶伟武介绍,目前,银江环保在与北京排水集团、中节能、中电建等关联企业进行沟通合作。明年年初,我们会进行B轮融资,当然不排除与资本的合作,他已经规划好了企业发展的蓝图。

此外,除村镇污水处理外,银江环保业务重心开始向黑臭河道治理领域倾斜。叶伟武介绍说,依托核心技术从2015年底开始,银江环保业务重心为河道治理业务,并取得良好业绩,参与了G20峰会期间杭州河道治理,而且成功走出浙江,入围广州市黑臭河道治理推荐企业名单。

相信在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叶伟武带领下的银江环保,能够“乘风破浪”,弄潮环保市场,取得更大的发展。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