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监察 » 正文

环保企业“海淘”由热变冷 背后原因竟然是这些

日期:2017-08-1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7
08/11
17: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环保企业 海淘 环保

  近年来,中国环保企业大手笔“海淘”,进行全球布局,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不过进入2017年以来,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大大放缓,不复往日的狂热势头。从热到冷,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环保企业“海淘”由热变冷 背后原因竟然是这些
 
  2000年至2016年,我国环保行业由上市公司领跑的并购案数量不断攀升,海外并购的数量与规模也实现质的飞跃。不完全统计显示,2016年,环保企业或其参与设立的环保基金共发起17例海外并购案,总并购金额远超200亿元。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国内环保企业之所以青睐在发达国家进行布局,缘于这些国家法规制度相对完善、健全,财务回报高而稳定,风险指数低,且“走出去”也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培养国际化环保企业的目标。
 
  中国环保在线分析认为,过去两年环保企业“海淘热”的出现,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海外并购成为全球经济放缓后为数不多的还在大肆扩张的经济体系。而中国资本正处于“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环保产业体量也呈现几何级倍增,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促成了“海淘”成为巨大且美味的蛋糕。
 
  中国环保企业“海淘”由热变冷
 
  2017上半年,虽然环保并购的热度仍在蔓延,可海外并购已然“冷静”下来。在上半年20多起并购案中,海外并购仅为2起:1月份博世科收购加拿大瑞美达克土壤修复服务公司100%股份,5月份巴安水务拟从斗山重工美国控股公司处受让其持有的DHT100%股权。
 
  从热火朝天到冷冷清清,是“海淘”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还是环保企业的“海淘”之路遭遇了重大阻碍?实际上,答案无外乎亮点:一是怕了,二是更加成熟了。
 
  有数据显示,80%的并购由于后期整合不力或者前期估算失策等各种风险导致失败,一失足成千古恨。主要原因有非理性投资、法律法规存在短板、对风险预估不足,文化差异显着等。20%的成功率多少有些“赌一把”的嫌疑,更何况并购失败需要承受的后果无法想象。
 
  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对于海外并购的谨慎小心,是“海淘”冷淡的直接原因。更侧重实际需求是环保企业并购的一大特征。比如上半年的两次并购,博世科侧重于土壤修复,巴安水务则专注于海水淡化技术。
 
  环保企业全球布局的三大阶段
 
  强化技术、扩大市场也好,整合资源、优化战略也罢,中国环保企业热衷海外并购都有着最迫切的目的,但要真正“走出去”,仅仅拥有资本力量显然还远远不够,如何合理利用国内外法律法规,如何在资本市场中稳稳立足,如何打好品牌攻坚战,都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缺一不可。
 
  而环保企业欲通过“资本换技术”的形势来实现全球布局,势必经过三大阶段:第一,吞噬。通过不失时机的海外并购,取得技术的提升与资本的扩张,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第二,内秀。立足国内市场,利用并购取得的竞争力,稳固国内市场,实现业绩规模与品牌的龙头化。第三,外战。将在国内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品牌影响力与业务市场。
 
  最后,海外并购的确是一条终南捷径,但保持理性,合理“海淘”,才是中国环保企业走向世界的真正姿态。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