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VOCs » 正文

COP28上的“江苏样本” |巨大张力如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日期:2023-12-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3
12/08
11: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COP28 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气候峰会之一,大会以“团结、行动、落实”为主题,中国角举办多项议程分享中国省份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

期间,江苏专场活动展示江苏省级、南京、苏州、南通、盐城、扬州等多市应对气候变化,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与成效。“江苏样本”以占全国1.1%的陆域面积,承载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经济、人口大省,国土、资源小省,巨大张力转变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进程引发与会嘉宾、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

江苏:全面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江苏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是中国综合实力强、开放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之一。江苏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15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是中国第二大经济省份,温室气体排放规模大,节能降碳任务重,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绿色低碳转型需求迫切。

2022年江苏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4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46.6%。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江苏省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中国7%。从趋势变化看,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仍有小幅增长,农业活动排放已呈现稳步下降态势。2020年,全省碳强度比2005年累计下降超过55%。

江苏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1微克/立方米。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总体处于Ⅱ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高至88.9%。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6.1%:52.8%:41.1%到2022年的4%:45.5%:50.5%,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全省着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煤炭消费占比从2010年64.5%下降到2022年的54.4%;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4%左右,比2010年提高8.5个百分点。工业节能降碳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9家、绿色工业园区2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2家。绿色节能建筑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1.7亿平方米,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99%。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成,截至2022年底,全省城市公交车中纯电动、混合动力、氢能源公交车占比达71.7%,城市建成区新增或更新公交车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超过90%。其中新能源营运车辆5.5万辆,开通示范路线116条,星级绿色港口31家,岸电设施覆盖率达72.4%。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2010年以来,全省新增造林面积70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64%提高到24.06%,2022年活立木总蓄积量超过9609万立方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江苏在中国率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物种数6903种。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2023年10月28日,江苏省与加利福尼亚州在盐城签署“关于加强气候与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计划加强双方在气候环境、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南京:全面构建“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过去五年,南京市以年均1.7%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南京市碳排放总量得到明显控制。2022年南京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超2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约7%,林木覆盖率提升至约31.9%。

南京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构建“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明确提出到2030年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过去五年,钢铁、石化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9.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7.7个百分点;优化能源消费。严格能耗“双控”和煤炭控制。过去5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18%,2022年南京市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100万千瓦;推广绿色建筑。2017年以来南京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1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保持100%;发展绿色交通。2022年,绿色出行比例达75%,新能源公交占比超80%,累计投用各类新能源汽车近18万辆,充电桩总量超7万个;倡导低碳理念。创新碳普惠机制,中国首推全民低碳出行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累计参与人数超300万。

南京滨江风貌

苏州:率先开展“近零碳”工厂创建

近年来,苏州绿色低碳生态保护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苏州市PM2.5浓度累计下降6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累计下降约37%,长江主要通江河道及太湖(苏州片区)东部区水质均稳定达到Ⅲ类;每年新增及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2.4%,全市野生鸟类种数增加100余种。

苏州率先开展“近零碳”工厂创建,苏州作为工业大市、工业强市,为推动工业企业低碳发展,在中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近零碳”工厂创建;正式启动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启动碳普惠工作,推动企业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转型;龙腾特钢“碳中和”码头,华能常熟龙腾31MW分布式光伏项目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弧形网架结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绿色太湖--“零碳”漫山岛示范工程,打造一个全清洁能源供应、全电气化消费、能源高能效利用的“零碳”岛屿;开设首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率先在张家港市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开辟绿色公交示范线路。截至2022年底,总行驶里程超过500万公里;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苏州高铁新城,2022年7月,苏州高铁新城获批江苏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积极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工作;光伏建筑一体化--固德威智慧能源大厦,苏州高新区的固德威总部基地建筑采取一体化设计,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三大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苏州古城风貌

南通:全面推动八大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

南通是江苏省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也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近年来,南通加快三大结构调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动纺织印染、船舶海工等八大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拥有中国最大的 LNG能源岛——阳光岛,年接卸量突破1000万吨;打造绿色产业高地。先后建造了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世界首艘 FLNG等20多种首制船型。作为世界三大家纺中心之一,高端家纺规模居世界第三,年交易额超2300亿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022年,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均居全省前列,省考及以上断面优Ⅲ比例100%、位列全省第一;持续提升碳汇能力。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五山地区告别“化工围江”,腾出12公里生态岸线,新增超9000亩森林绿地。建设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积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首批低碳试点。南通通州区试点“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中国率先探索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开展中国首批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完成滨海湿地碳储量、碳通量监测评估等工作。

南通滨江、五山片区生态美景

盐城:厚植生态家底,打造绿色生态之城

盐城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和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中国唯一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

近年来,盐城发挥“沿海+生态”叠加优势,以低(零)碳产业园建设为载体,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汽车、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已成为中国产能最大的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基地和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的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规模约占中国的20%,全球的10%。盐城作为江苏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盐城拥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以低(零)碳产业园建设为载体,聚力打造世界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和中国晶硅光伏产业集群,是国家规划的八大风电基地之一、中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盐城市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扬州: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地方”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是京杭大运河原点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被誉为“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和“东亚文化之都”。深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金字招牌”的扬州,城市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扬州高邮市新能源产业发达、新能源开发水平高,是重要的光伏、储能产业基地,获评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等称号。2022年新能源板块产值超200亿元,目前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065.85MW,基本实现电网能量自平衡。

扬州瘦西湖

在中国首倡并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长江扬州段生态岸线提升至57.9%,长江扬州段水质由Ⅲ类全面改善为Ⅱ类,沿江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扬州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国内首批“净塑城市”称号。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江豚“逐浪而来”,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在扬州“筑巢安家”。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