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的千变万化之下,
河长制的推进也跟互联网结了缘。近日,
太湖流域片推进河长制工作调查,推出
河长专用APP,实现高效巡查,呵护生命之水。
青山绿水,草长莺飞,湖鱼起跃,杨柳轻垂,这是多少人梦想中的家园。面对江河湖泊中漂浮的垃圾以及变色的河水,社区居民希望自己的家园能够重归舒适与干净。让我们深入浙江绍兴、江苏苏州、上海等城市,感受青山绿水的美好和梦想家园背后,太湖流域片所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经验。
新手段确保巡查高效
河长责任如何落实?绍兴河长通能够记录河长每天巡河的足迹,即时拍照上传河中出现的污染源,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每个河长认真巡查,落实责任。
一位身穿筒裙的中年女士,柔和细雨中撑着伞,在浙江绍兴越城区府山街道越都社区的环山河边静静凝望。片刻后,她快速走到河边石台,用树枝捞起河边行人丢弃的餐巾纸,扔进垃圾箱内。每天下午四五点,环山河越都社区段,都会出现她的身影。“我叫傅剑萍。”她的笑容含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是环山河越都社区段的河长。这一公里河段,我每天都要仔细巡查一遍。”傅剑萍介绍说,巡查的重点是河水是否干净,是否存在偷排偷放工业废水、生活用水,以及路人扔入河中的垃圾。
“如果河长发现问题不上报,甚至没有巡河怎么办呢?”只见傅剑萍打开了一个墨蓝色的手机APP,“这是绍兴地区河长的专用APP‘河长通’,如果发现河道有偷排偷放或者水质问题,就要直接拍照,并及时上报”。河长通页面上还有“详情”“问题”等按钮,可以直接拍照并将照片传到后台系统。
此外,在形似地图的页面上,有一条足迹线沿着河岸延伸了出去。“这是我巡河的记录。你看我走到桥边时,发现对岸有些疑似脏东西可能会污染河水,我就上桥走到对岸去观察了一下,这些都被河长通准确记录下来了。”傅剑萍指着手机屏幕上那条蜿蜒的蓝线说,“它记录着河长每天的巡河里程,防止河长偷懒不巡河”。
“保护这条河的可不止我一个人。”傅剑萍指着河对岸几位穿着透明雨衣的大学生,他们也在河边捡起杂物,扔进垃圾箱。“那是绍兴文理学院的学生‘河小二’,是绍兴水环境治理的青年志愿者,也在河岸边徒步巡查治理水污染,做好治理污水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生活用水污染看似不多,却是河水污染治理的难点。”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诸妙茵人如其名,透着江南水乡的灵动与秀气。“古老的江南文化离不开这缓缓流动的河网水系,但古老的生活习惯却是把洗衣淘米和生活垃圾也泼进小河里。久而久之,河水淤塞,水环境恶化严重。”说到这里,诸妙茵皱了皱眉。
“为了改变居民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我们苦思冥想,发明了‘绿色账户’,将社区福利的发放和居民生活习惯挂钩。”诸妙茵介绍说,社区建立了专门用于购买社区福利的专项“绿色账户”,并给每位学生发放“绿卡”,用以记录每月污水排放情况。同时,如果居民观察并举报乱倒垃圾和生活废水的行为,也可以获得积分。检查发现连续一个月没有出现乱倒生活污水垃圾入河时,就可以凭每日记录的绿卡,在专门的“绿色账户”中提取相应的绿色福利,“一般是抽纸、毛巾等日用品,虽然价值不高,但很好地调动了居民改变生活习惯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很多居民就不再往河里倒垃圾了。加上雨污分流等措施,现在社区附近的水质从劣五类,上升为三到四类水质了。”诸妙茵笑着说。
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黄卫良介绍说:“治水情况复杂,单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往往难以解决。因此河长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牵头统筹、综合施策,解决水环境管理的顶层设计问题;另一方面河水治理的效果必须呈现在河道是否干净、水质是否有明显提升上,这就需要河长下沉到每条河道,徒步巡查,解决河道治理的‘最后一公里’。”